七犀鳥:中國社會為何盛產甄嬛式角色

【新唐人2013年9月24日訊】最近,有人力捧《大長今》,狂貶《甄嬛傳》。大長今代表韓國文化,甄嬛代表當代中國文化。

大長今身上,有很多傳統韓國女人的特質,在她身上,濃縮著韓國最精華、最調柔的文化,她可以是一個好主婦,好鄰居,好同事,好朋友,好上級,和她相處,倍感安全,舒適放鬆。

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人都是大長今這樣的人物,這個社會就是真正的和諧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會天真快樂好多。

甄嬛呢?

甄嬛只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代表。在她身上,看不到傳統中國女人的特質。事實上,傳統中國女人在大陸很可能已經消亡,只有臺灣才可能會少許存在。甄嬛身上最大的特質是什麼呢?

厲害!

這是一個厲害女人,有心機,有謀略,能隱忍,能在關鍵時刻發出致命一擊,能踩著上司的鮮血往上爬,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犧牲一切人,她是一個女強人,她卻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朋友。

和甄嬛生活在一起,也許每天很快樂,可總有一個時刻,會讓自己內心發涼。如果一個社會大都是甄嬛這樣的人物,生活在其中的人,焦慮感會大大上升,人與人之間也很難達到高度的信任。

為什麼中國產生不了大長今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代中國的環境善變,只能盛產甄嬛這樣的變之花,像大長今這樣的靜之花,就算曾經有過,也早已被現實敲打成模仿版的甄嬛。甄嬛,實在是現代中國社會環境的特色產物。

大長今的長期堅忍,之所以最後能有回報,是因為韓國有相對而言長期穩定的社會文化環境。

中國之所以不斷劣幣驅逐良幣,最終造就出越來越多的甄嬛,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社會環境高度不穩定。

一直變變變。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下,長期堅忍就變成負資產。40年代存在美國銀行的100美元,現在會滾成巨額的資產。40年代存在國民黨銀行的100元法幣呢?50年代存在大陸銀行裏的100元人民幣呢?

建國前後,胡適被盛情挽留。胡適沒留下,他兒子胡思杜留下了。結果如何呢?兒子不但被迫公開寫文章罵老子,最後還被折磨致死,死前想見老子,能見面嗎?革命期間,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利用;革命勝利以後呢?三大改造,私有變公有。為什麼執政黨不能對這些人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政策呢?

七八十年代,搞計劃生育。一些人只生一個,兒女長大死了,變成失獨家庭;那些冒險投機多生的人呢?頂多被罰了一些款,現在多子多福。那些當年拼命嘲笑小品《超生遊擊隊》裏男女主角的失獨家長們,如今還能笑得出來嗎?

國有事業單位的人,八十年代之前拿了幾十年的低工資,到世紀之交改革時代,慘被下崗,房子又市場化了,很多人工作一輩子,積蓄才幾千塊,拿什麼買房子?

住房商品化以後,政府一直說要穩定房價,一直說到現在。結果如何呢?相信這一承諾的人都虧死了,不相信的人都發財了。

在這種快速變化的制度環境下,只有現實是最真實的,一不留神,原來的靠山都靠不住了,祖屋被強拆了,鐵飯碗被打破了,遊擊隊時代借給遊擊隊的錢也要不回來了,歸根到底一句話:

在時下的中國,什麼也靠不住;只有金錢和權力才靠得住。就算金錢和權力,也隨時會被更多的金錢和更大的權力消滅。這種殘酷競爭的環境下,會有大長今的生長空間嗎?很多人就算出生的時候是大長今,長大了也會被教育成甄嬛。

《甄嬛傳》為什麼能紅遍中國呢?這是有道理的。就算沒有這本小說和電視劇的產生,也會有類似小說和電視劇的產生,試看現在中國主流電視劇裏的主角,哪一個不是甄嬛的翻版?

她是每一個不甘願被邊緣化的中國人的縮影。每一個中國人看到甄嬛的故事都會產生共鳴。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成為甄嬛的潛質,差距就在於悟性和機遇。《大長今》也曾經紅遍中國,人們從她身上看到古老的夢,對她很欽佩,卻都清醒地知道:「我很佩服大長今這樣的人,但堅決不能學習她。」

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的主流文化環境變臉太快。中國人能夠長期生存發展的秘訣,就是永遠跟著主流走,主流變,你也要跟著變,主流變,你不變,你就會被很多人扯蛋,除非你出家當和尚,否則,永遠會有人要求你緊跟主流文化走,就算你出家當和尚,如果你修行有成並成名,也會變成政協裏的主流和尚。

在美國銀行裏存100元錢,你可以一百年不理它,讓它給你生蛋生蛋再生蛋;在中國銀行裏存100元錢,你10年不理它,帳戶不知啥時被取消了!

所以,韓國大長今們可以追求永恆價值觀;而中國的甄嬛們,則最強調隨機應變,只要環境需要,哪怕360000度的彎,你也要彎的漂亮,彎的快如閃電,彎得不怕別人罵你牆頭草。《刻舟求劍》是想要在中國成功的人必須搞懂的寓言經典。

變,對於中國的甄嬛們來講,是一種高度考驗人心的超級藝術,是一種對善變環境的無奈。

不變,對於韓國的大長今們來講,是一種讓自己心境長期平靜的堅持,是一種對穩定文化環境的信賴。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