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亮:中國人的壓力緣何「全球第一」

【新唐人2013年9月16日訊】世界知名辦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發佈最新調查結果: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壓力最大的國家。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職場人士中,認為壓力高於去年的,中國內地占75%排名第一,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中國人面臨種種壓力是不爭的事實,看看國人那不斷擴張的腰圍、那一個個焦急彷徨的眼神和來去匆匆的身影,就不難發現中國人真的很忙、很急、很累。

單房子、車子、票子,就足以讓現代人壓力不堪。買房買車是上班族們必需的「目標」,而翻開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價表,會發現大部分人幾個月的工資可能才買得上一平米,很多人想做「房奴」而不可得。

物價漲得比鬍子還快但工資漲得比眉毛還慢,要想過得好,只有無奈地拼命硬幹了。雷格斯的調查顯示,「工作」、「個人經濟狀況」、「來自老闆的壓力」排在前三位。謀求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穩定不錯的收入,是眾人追求的目標。但這往往意味著要付出更多、承受更多,因為在人才濟濟的城市裏,隨時都可能會有人超越你、替代你……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一項調查顯示,80%以上的企業存在員工經常加班的現象,僅三成人能享受帶薪休假,全世界最短。加班變成家常便飯,而相應的權利卻得不到尊重,付出的與得到的嚴重不對等。中國已超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一年過勞死亡的人數超60萬,僅有百分之十幾的人認為自己完全健康。

為了不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出局,人們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身體,年輕人事業未成身先衰,患上了「初老症」。除了身體素質的下滑,現代人還要在競爭中承受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預計,中國患抑鬱障礙的人群可能達到6100萬,且絕大多數從未就診。

現代人的壓力源於生活現實,但更多的是膨脹的欲望與現實的差距。看到別人拿著高薪、住著大房子、開著名車,一種不平衡感油然而生。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話屢次上演,並借助現代傳播工具無限擴散,財富新貴們光鮮亮麗的生活不斷地刺激人們的欲望,成很多人追求的目標。

日本著名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說:「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缺乏思考的社會現象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流行病。」顯而易見,被「GDP主義」裹挾是現代人的一大特徵,這是貨幣化社會產生的原因,以物質為核心的單一化評價標準,讓一切都可以轉化成貨幣進行衡量比較。

膨脹的欲望和嚴酷的現實急劇增加了現代人的壓力,將其細化就是,賺錢要趁早、出名要趁早、升官要趁早,相互攀比、你追我趕的社會已然形成。正如論者所說,「如何最快、最多地獲取物質資源成為人們背負的最大壓力。」這樣的壓力讓中國人等不及,並因此變得浮躁、焦躁、暴躁,火氣大,一點就著,一點小摩擦就能大打出手。

「未老先衰」

巨大的生活、生存壓力,讓年輕人「未老先衰」,患上「初老症」。

「如果你的年齡在30歲上下,時時感到煩心,對新鮮事失去興趣,不愛湊熱鬧,總覺得自己落伍,那麼你可能患上了一種全新的現代病種——‘初老症’」。網上流行關於「初老症」的測試,不少年輕人上網對照這些症狀後,發現和自己的情況「八九不離十」。

「初老症」一詞源自臺灣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網上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一些年輕人心理年齡往往比實際年齡大,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心態消極,並且身體開始出現衰退跡象。

這個產自臺灣的詞語,引起年輕人的強烈共鳴,一時頗為流行。在新浪微博發起的投票中,「只要坐下來,小腹就有一攤肉」居榜首,66%的線民都選擇了這一「初老」症狀。這一條極具指標意義,現代社會,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娛樂,最常用的一個動作就是「坐著」。匱乏戶外生活和體育鍛煉,幾乎是他們的一個通病。

上班族壓力太大、工作太忙,他們早已忘掉了理想;學生族天天宅著泡網,就連吃飯都叫外賣,他們趁著在校多半選擇揮霍時間,就這麼混著把日子過了。

網上流傳著50條關於「初老症」的症狀,仔細端詳可知,「未老先衰」實則是一種心理病,亦是一種社會病。30歲左右,本該是青春靚麗、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可事實上,而今青年人的理想比股市還熊。

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求知的欲望空前高漲,他們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生於那個年代的今天的年輕人卻「未老先衰」。年輕人似乎更現實,亦更無奈,不得不用對身體的透支緩解生活的壓力。過高的房價、高漲的物價、昂貴的生活成本等,消磨了青年一代的鬥志。

除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溝壑,風靡社會的攀比風、奢侈風更是刺痛了眾多年輕人。「高富帥」贏著通吃,而「屌絲」只能暗自垂淚。那些得「初老症」的人更多是現實生活中的「夾心層」,升上去很難,但掉下來很容易。年輕一代「未老先衰」值得反思,某種意義上,這似乎已經是這代人的特徵。

對城市生活的惶恐

一份內容為「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調查顯示,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連等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

客觀講,單純地用月薪來衡量生活水準有些許偏頗。但這組資料還是撩撥了眾人敏感的神經,畢竟生活太現實,月薪不能說明一切,亦不能解決一切,可不能否認收入的多少最能反映生存狀態。逼仄的生活,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都足以讓我們感到惶恐。

城市,讓生活很美好,更讓你「亞歷山大」。單說住房、醫療、教育這幾大塊就擠佔了大部分工薪階層的絕大部分收入。一套房就可以將一個普通家庭未來二三十年的生活品質降低至少一個檔次。與此同時,還有子女教育費用、老人贍養費用、不斷上漲的物價……仔細算算,即便月薪9000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未必能擺脫焦慮和擔憂,過上好日子。

問題是,僅解決衣食住行遠遠不夠,還要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生活變數。人有旦夕禍福,誰都不敢保證一輩子不生病,而活生生的現實是,大部分家庭將基本生活開支一除,房貸一還,一個月的月薪所剩無幾。一旦遭遇生病等生活上的變故,在經濟上往往難以承受,甚至因此導致負債累累或破產。

除卻城市生活的現實,人們的惶恐還源於對未來的憂慮。中國已經「未富先老」,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億人,占到總人口的13.7%,到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養老是一件必須提上議事日程的事,《公益時報》與搜狐公益聯手推出的「益調查」顯示,90.83%的網友擔心自己老無所養,超過八成的網友自己或身邊人都遇到過養老問題。養老還得靠自己,需要有前期準備,養老真的「要趁早」,否則白了少年頭以後,只能空悲切了。然而現實生活已讓實際的收入捉襟見肘,籌劃養老對很多人來說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論是對現實的無奈還是對未來的擔憂,說到底是因為缺乏生活安全感。感到惶恐與否和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緊密相關。高房價、高物價、上學貴、看病貴……每一項都可能會削弱普通家庭抵抗風險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欠缺會直接讓人們喪失生活安全感。

要消弭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惶恐,需要創造一個具有安全感的生活環境。每個人對生活的觀感,源於自身的內心期待,正如網友所說,「錢是永遠沒個夠的」,有一種合理的期待固然重要,可完善相關的醫療、養老等社會體制等「硬保障」才是根本,這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而要疏解中國人的壓力,需要每個人壓縮膨脹的欲望,關注自己精神與心靈的滿足,切勿捨本逐末,讓溝壑難填的欲望剝奪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

當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從更大的宏觀層面著手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想見,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理想若能逐步照進現實,人們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增強,對未來不再焦慮,一個免於惶恐的時代即在眼前。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