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熱錢的蹤跡:撼動中國經濟的隱身者

【新唐人2013年8月15日訊】我在《縱覽中國》網站上,於8月5日和9日,分別刊登了「探尋中國熱錢的蹤跡:6月錢荒的背後」和「探尋中國熱錢的蹤跡:中國的假外商」這兩篇文章。在文中,我分析了中國熱錢的動向和它的金主—中國的假外商。本文是這一話題的最後一篇,分析假外商們為什麼具有撼動中國經濟的巨大能量。

一、「熱錢」動力學

中國這些隱身在外資外衣下的假外商們,並不總是在扮演支撐中國經濟「奇迹」的「積極力量」。他們隨時窺測風向,操縱著資金的進進出出,進而撼動著中國的經濟走向。中國的媒體往往把熱錢流動歸咎於美國聯儲會貨幣政策的變化,這樣講當然政治上保險,而且也提升了中國的重要性,但是卻掩蓋了佔中國引進外資近七成的「假外資」真面目;同時也誤導了經濟政策的制定。

操縱大筆見不得光的熱錢時而湧入中國,時而又突圍而去,再轉身返回,隱身的金主們是沒事瞎折騰嗎?當然不是,貪官們操縱資金進出,其實與美國聯儲會的政策未必有多大關係,卻可能與國內的政治經濟風向息息相關。國內鬆動銀根、保八,假外資就會大舉登陸;國內反貪風緊,或者遏制房地產泡沫的決心加大,假外資便溜之乎也,於是,錢荒出現了,外匯占款下降了,銀行存款流失了。那在短短一兩個月里左衝右突的數千億人民幣,當然不是幾百、幾千個貪官能操縱得了的;借用現代經濟學的入門用語來說,那是成千上萬隻「看不見的手」的集體所為。他們之間應該沒有什麼「組織化」的合作,而是各自靈敏的嗅覺在支配著本能的行動。

二、宏觀調控在中國:假外商們調控央行

中國的熱錢嚴重衝擊中國的經濟穩定性,這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最近,中國政府正在醞釀金融改革,希望通過市場化改革來加強有效的宏觀調控,其中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不要動搖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西方的金融機構也總是從正常的市場經濟的邏輯出發,來理解「外國」熱錢流動在中國造成的衝擊。但是,假外商們只是一股「市場的力量」嗎?他們是「外國投資者」,還是中國的「內部人」?再進一步追問一句,他們是政策的被動接受者,還是政策制定的參与者?如果是後者,那麼,央行面對著成千上萬的體制內假外商們,央行在明處,假外商們在暗處,宏觀調控的主動權到底在誰手裡?

既然成千上萬的假外商們能夠輕而易舉地調動數千億人民幣的熱錢,進出中國如入無人之境,他們就隨時可能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顛覆得底朝上。比如,央行要松銀根,若假外商們判斷政治風緊,或者經濟形勢不妙,決定溜之乎也,那就會出現熱錢大舉逃離,外匯占款下降,銀根反而變緊了;央行要緊銀根,如果假外商們同時把幾千億熱錢轉進國內,央行緊銀根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央行和假外商們才能協調一致地行動,那就是,央行的政策目標符合假外商們的利益。假外商們的利益何在?他們自然是希望中國危險的房地產泡沫越大越好,那樣才能在中國有利可圖。如果假外商們和央行同樣認為,經濟泡沫過大,那麼,雙方的動作方向可能是相似的,都要抽出資金;但假外商們決不會坐等央行的緊銀根政策執行完了之後再行動,那他們就虧大了;他們一定會得風氣之先,率先調動資金開溜;於是,假外商們會對收縮中的中國經濟落井下石,比如,央行本來可能只打算讓經濟泡沫稍稍泄點氣,假外商們的一走了之會一下子把泡沫的裂口撕大,或者乾脆把經濟泡沫戳破。

如果說,央行和發改委的政策旨在穩定經濟,同時穩定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那麼,很可能,他們的政策還未出台,假外商們就開始行動了。所以,央行和發改委最先需要「穩定」的,其實是假外商們的信心,別讓假外商們鑽了空子、攪了局。然而,要琢磨清楚假外商們的動向,談何容易。

在中國的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當中,央行會迫不得已地與成千上萬的假外商們賭心思。在這樣的格局裡,究竟誰更有成算?不要忘了,假外商們當中,不少人本身就在各級政府的經濟部門,自然對政策的制定過程有一定的影響能力;或者,他們雖不是政策制定的直接參与者,卻具有間接影響政策制定的管道和能力,若非如此,他們怎能自如地操縱大筆熱錢?當「國際投資者」與「內部人」兩位一體的時候,是誰在動搖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答案大約是一目了然的。那成千上萬的假外商、「內部人」,根據他們私人利益的需要,從中國經濟中漁利,又隨時出手打擊中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央行能有效地調控假外商們的熱錢流動,還不如說,假外商們調控著央行。

三、隱身者們撼動中國經濟的巨大力量

假外資的來源是貪官們的「活動所得」。把這些資金變身成外資,是他們採取的一種安全措施,雖然費點事,對他們來說,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中紀委,還是監察部,都不能直接派工作組遠赴海外,去調查外國公司的資金來源和經營記錄。只要中國堅持開放,就不能封鎖外資;而對外資進行全面清查,辨別其真假,區別對待,是一件極為艱巨的任務。且不說清查假外資在國內和港澳是否可行,至少那些離岸金融中心恐怕不會「高度配合」。因為那些充當離岸金融中心的小島國早已患上「熱錢依賴症」,現在,有錢要在當地開公司的中國人成了衣食父母;至少,在他們那裡,來自中國的美元是真外資,不見得違反當地法律。

在中國,只要假外資金主的貪腐活動繼續下去,他們的「活動所得」就如同長流水般源源不斷;何況,他們的隊伍會迅速「成長壯大」。毫無疑問,長此以往,熱錢在中國的流動規模將越來越大,於是,假外商們撼動中國經濟的能力也與日俱增,著實可畏。因為他們的資金是當作熱錢來用的,所以,他們對國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高度關注;如果把假外商們看成是驚弓之鳥,也許不算過分。風聲稍緊,熱錢就準備開溜;風聲一過,熱錢又蜂擁而入。十八大前後,似乎就出現過這樣的情形。迄今為止,熱錢的單月流入流出規模是幾千億人民幣,突破萬億的記錄只是個時間問題。

如此大規模的熱錢在中國興風作浪,它可以造成錢荒,也可以造成台灣90年代初所說的「錢淹腳目」。每當經濟遭到衝擊,央行只能被動地跟在假外商們後面拾掇殘局。熱錢流出、錢荒逼人,央行得立即補發貨幣,就象2013年6月底那樣;熱錢湧入,房價暴漲,央行得收緊銀根,發改委要調整房市准購政策,但是,說不定政策文件剛宣布,熱錢又一窩蜂出走了。

對中國的金融監管當局來說,有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需要儘快研究,那就是,弄清楚熱錢流出流入的規律;換句話說,必須了解每次大規模熱錢流入或流出的動機,才談得上有備無患。但這個課題是個巨大的難題,因為很難掌握實情。通常用的問卷調查是絕對行不通的。就象一個研究者不能指望讓官員們填問卷回答,「你是如何參与違法貪腐活動的」,熱錢動向調查也不能指望金主說出,「我是因為擔心某政治風向或經濟政策而安排資金逃離」;何況,誰是熱錢的金主,沒人會主動承認的。問卷調查行不通,蹲點調查也同樣不靈,剩下的方法只能是暗中監控了,可這樣一來,不又打草驚蛇了嗎?

四、中國特色的經濟體系:熱錢依賴症

腐敗在中國有上千年歷史了,熱錢流動在世界各國也屢見不鮮。但是,在當代中國,熱錢流動有其獨到的中國特色。

首先,在其他國家,熱錢是臨時性的外國資金,即便撤走了,也不至於根本動搖本國經濟的基礎。而中國的熱錢本來就是中國經濟產生的一塊重要財富,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決定了中國財富的大部分集中在權貴集團手中。在老百姓的「內需不足」已經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權貴們手中的資金就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在內需。但是,無論是房產限購政策,房產信息系統的聯網,還是反腐敗的壓力,都讓權貴們直接購買大量房地產時面臨麻煩和風險。於是,把錢財送到國外「漂白」之後,再「投資」到國內,通過財富基金來間接投資房地產,不僅僅是金主們的最佳選擇,也構成了維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否則,如果權貴們把財富全都轉移到境外,一去不回頭,中國的經濟就失去了成長的勢頭。所以,熱錢對中國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居然幫助中國本來已經失去平衡的經濟,又恢復了某種暫時的所謂「平衡」。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秘訣,也是世界經濟史上獨一無二的怪例。

其次,中國熱錢的金主大部分既是「外國投資者」,又是體制內能影響政策制定的「內部人」。所以,熱錢在中國的流入流出與其它國家的情形不同。在別的國家,熱錢的外國金主無法影響熱錢流入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只能通過單純的市場操作與熱錢流入國的中央銀行公開較勁;而中國的熱錢金主卻具有掌握政策制定過程的內部信息和影響央行決策的能力。結果,很可能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央行未動他先動。

再次,流到其它國家的熱錢一般都是在金融市場上活動,可能引起金融危機,卻不至於直接造成熱錢流入國製造業的震蕩;而中國的假外資通過房地產炒作介入國內經濟之深,在國際上恐怕是前所未見的。正因為假外資的金主們是「內部人」,有條件為自己的資金找到大賺快錢的地方(當前主要是房地產),又有把握隨時可以安全撤退,所以,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支柱房地產業本身以及它的上遊行業,具有巨大的衝擊力。熱錢可以讓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傢具、運輸等諸多行業繁榮興旺,也可以一下子把它們推入深淵。對房地產業的下遊行業(如廣告業、媒體)來說,少了熱錢的大力頂托,立刻就會陷入蕭條。這樣就形成了中國經濟的「熱錢依賴症」。不僅如此,當前各地地方政府推動城鎮化、大興基礎設施建設,目的就是為了賣地籌錢來養政府,如果打擊熱錢動搖了房地產業的根基,不就斷了地方政府的活路嗎?

一談到熱錢的猖獗,人們可能就想問一個問題:既然熱錢為禍甚大,為什麼不設法杜絕它的跨境流動,一舉殲滅之?可惜,對中國政府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可能的選項。且不說運作熱錢的假外商們深喑輾轉運移資金的手法,擁有各種管道,通常會把熱錢合理合法地包裝起來,要找出隱身的金主們和資金流動的真實目的,何其難也,只中國經濟的「熱錢依賴症」這一條,就決定了大規模打擊熱錢難以實施。既然中國政府把經濟的穩定視為頭等大事,而經濟的穩定又有賴於熱錢的支撐,打擊熱錢就等於打擊中國經濟。從這個角度看,假外商們不光是調控著央行,也「綁架」了各級政府。對中國來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假外商們撼動中國經濟的巨大力量不僅來自於他們日益增長的龐大財力,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內部人」身份讓他們能呼風喚雨,還因為,任何試圖剝去他們隱身者狀態的企圖,都會造成更大規模的熱錢逃離;於是,誰打擊隱身者,他便不得不承擔破壞中國經濟前景的政治責任。

以往談論腐敗、熱錢、房地產泡沫等等現象的種種議論,往往只是分別關注這些現象。以上分析把這些問題串聯起來,於是就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中國社會的嚴重分配不公、老百姓的內需不足以及貪官的資本外逃,本來註定會持續地傷害中國經濟;但是,由於貪官們找到了熱錢迴流、炒作房地產的捷徑,貪官們的財富又迴流國內,投注在房地產行業的投機上,從而帶動中國經濟走上了「熱錢依賴症」和「房地產依賴症」的歧途。在這樣的軌道上,中國經濟的成與敗均繫於熱錢的流動;這也意味著,熱錢的金主們成了支配中國未來命運的一種關鍵勢力。明白了這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反腐敗在中國只可能是蜻蜓點水,因為,撼動了熱錢金主們,他們就會撼動整個中國經濟。同樣,為什麼中產階層總感覺到自己的經濟社會地位不牢靠,因為中產階層的命運實際上掌握在熱錢金主們的手裡;只要熱錢金主們一起開溜,中產階層就可能因房產貶值而成為無產階級或負資產階級。

中國經濟走到了這一步,所謂的市場化改革已經成了「阿斯匹林」,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除非熱錢金主們為了「愛國」,願與中國經濟共存亡,不然,什麼時候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可能撤走資金,從而把中國經濟拽入泥坑。中國能夠把未來寄托在熱錢金主們的愛國主義上嗎?要知道,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早就擁有別國的身份了(包括薩摩亞和湯加這樣的國家);面對財富保值,他們會愛哪個國,誰能回答?

2013年8月12日

轉自《縱覽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