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226)

【新唐人2013年7月20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8月6日

遠東的戰爭接近結束,這就是說,我不久就可以回家了。…那是多麼美好的一天哪!

很快我就可以擁抱我的孩子和瑪麗亞了。我離家時,尤拉還很小,才六歲。他還認識我嗎?

四年中,我只接到過一次家信。

1945年8月7日

所有的美國電台都報導說:昨天已向日本投了第一枚原子彈,相當於兩萬噸TNT。杜魯門總統說,整個日本行將成為廢墟。

原子彈扔在廣島。爆炸後,全城籠罩在一片濃烟烈火之中。
———-

大會上那些理論水平低得可憐的發言,不禁使我回想起我在1942年“洗腦筋”高潮時所作的結論。

中共幹部的文化水平離要求還很遠。談不上受過什麼基礎扎實的教育。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只是在形式上被接受。這不叫教育,而是一種非常膚淺的速成的理論訓練。大部份工作人員滿足於簡單的學童式的訓練。在這同時,則是有組織地、自然而熱心地接受 “毛的思想”。因為,這是盛行於這個國家的小資產階級思想的精髓。

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共產國際的活動,導致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可是,後來共產國際經常受到各種小資產階級朋友的激烈的反對。當然,這裡有社會經濟的原因。可是,帝國主義把它變成了殖民地的中國,人民處於文盲狀態,很多世紀以來,國家是落後的,這種情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於說到中國共產黨,它是軟弱的,思想上動搖不定,而且絕不是統一的。

這裡的人們背誦著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觀點,把它們當作抽象的教條來背誦。黨內只有幾個人,有權闡述馬克思主義是否“適合於中國革命”。對其他人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好比是讚美詩。結果,馬克思主義思想就與民族主義的、無政府主義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溶成了一體了。

中國不像俄國,缺少一批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起過重大作用的黨的知識份子。

大、中、小學的教育還帶著中國封建落後的痕跡,充滿著過去那個時代的殘餘。中國幾百年來,按照傳統的做法,凡屬有生命力的思想,統統都為教條所扼殺。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這一切。使他們誤解了並進而歪曲了共產國際的活動。

深深扎根於中共黨內的各種機會主義傾向,是由中國和整個世界形勢發展的特點造成的。日本對中國的長期侵略,與當前的世界大戰,給共產國際的活動造成了極大障礙;相反,卻使各種機會主義理論得以蓬勃發展,降低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水平,造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功利主義的理解把它庸俗化的現象。

(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