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威脅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接二連三發生,公共衛生促進協會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國內用於公衛、食品安全等預防經費過少,應調整醫療及公衛經費比例。
據衛生署201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的資料顯示,醫療支出占約94%,公共衛生僅3.9%;而主計總處的2011年衛生署總決算支出680億中,負責食品管理和疾病預防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僅22億元、占3.1%,相較於全民健保的433億元、占63.7%,差距約21倍。
醫療巨人 公衛預防侏儒
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陳美霞說,國內每年的9千多億醫療保健支出中,醫療部門占了90%以上,公衛部門經費不到5%,形成「醫療巨人、公衛預防侏儒」的扭曲現象,根本不可能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衛促會也發現,2012年衛生署年度預算中,食藥局的經費僅占衛生署總經費的2.7%、人力僅占10.1%。陳美霞指出,以2010年各國食藥局人員每人平均服務人數來看,台灣食藥局人員一人要服務5萬人、韓國3.6萬人、美國2.3萬人,須要包辦國產進口食品、食品工廠登記、食品製造業者登錄、飲食攤商、小吃店輔導等,有限人力做無限工作,負荷不成比例,各地衛生局人員、食藥局人員都累慘了。
食安問題根源在財稅制度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食安問題的根源,問題在財稅制度,國內稅賦制度不公、稅收資源分配失當才是「問題的根源」,造成衛生醫療和公衛預算被綁架,缺乏足夠的經費和人力。台灣的稅賦在民主國家中數一數二低,以致政府許多該做的事無法做,其中就包括食品安全,這讓台灣成為非常爛的民主國家。
他認為,如果所有食品堅持什麼都要「零檢出」,大家可能會沒有東西吃,一味追求生機飲食,作物完全不用農藥,將會使食物產量大降,很多人會餓死。
衛促會也呼籲政府盡快研擬「扭轉重醫療輕預防政策」的短、中、長期規劃,參考國外經驗,逐年提高國內整體食品安全經費和人力,以保障民眾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