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昨日重現 文革回潮

【新唐人2013年6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劍綜合報導)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誌屬下的半月刊《紅旗文稿》刊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曉青的文章,文章指出:憲政的關鍵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屬於資本主義,而不屬於社會主義制度。德媒說,政治學家陳子明對號入座,要求公開辯論,陳子明指出楊氏文章是文革回潮論調。

日前,2013年第10期的《紅旗文稿》刊登了楊曉青的文章《憲政與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較研究》。被各大網站轉載後,題目改為《憲政關鍵元素屬於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或《憲政的本質屬於資本主義》。

文章一開頭就表示,近來中國社會上和學界有關「憲政」的呼聲抬頭。有人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時,打出「改革已死,憲政當立」的旗號,還提出在中國實行西方憲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主張,認為「中國夢即憲政夢」,甚至還有人論述了「社會主義憲政」的概念。但楊曉青認為,「憲政」不屬於中國共產黨推行的「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制度」。

陳子明在《德國之聲》刊文指出,其中的「改革已死,憲政當立」,正是他在2007年首先提出,後來又多次撰文闡述的觀點。他說在看到楊文後,即在微博上要求與楊曉青公開辯論,並得到許多網民的支持,但楊曉青沒有回應。

文中指出,楊曉青在這篇文章中,20多處近3000字都是引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等著作,這樣的文章在「文革」中比比皆是。

他說,該文的中心內容是憲政「姓資不姓社」,並把「反動」、「顛覆」的大帽子扣在批評對象的頭上。這種文革思維邏輯的文章之教條,態度之蠻橫,令大陸學者對感到驚訝和好笑。不少網民則驚呼,姚文元、梁效又回來了。網民「牧羊童」寫道:「楊曉青是更姚文元的姚文元!」

陳子明表示,1965年11月姚文元批判吳晗、彭德懷的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揭開了「文革」的序幕。1975年姚文元的《論林彪反黨集團的社會基礎》和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則可視為「文革」結束前「毛派」小圈子最後的哀鳴。姚文元式文章的標誌,就是貼「階級」標籤,扣「主義」帽子。

到1990年代初,「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和平演變」的文章一度甚囂塵上,但在鄧小平南方視察后即收斂。黨報黨刊紛紛改口談「改革」、談「市場」。在這十年中,只有鄧力群掌控的《中流》和《真理的追求》這兩個刊物堅持貼階級標籤,堅持「問資問社」。到2001年8月,這兩個刊物因為批評「三個代表」是「階級調和論」,關閉停刊。

文革理論重來

楊曉青文章發表后,5月22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憲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國發展之路》,與之呼應。隨後《黨建》等中共喉舌媒體紛紛加入狠批「憲政」。而之前中共已透露出的迅速左轉的政治趨向,先是高校「七不講」傳言四起,接著《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以及「高校16條」的下達和公布。隨後,楊曉青等中共御用學者相繼發表的企圖連根拔除「憲政」理想的文章。

陳子明表示,由此可見,楊曉青文章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很大一盤棋」中的一個棋子。是姚文元式文章的重現,是對人們是一個嚴重的警示。「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包括「文革」中的歷史沉渣就會重新泛起。從否定憲政向後倒退,一出溜就就可以回到「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喬木對《新唐人》表示,楊曉青等人突然發了好多莫名其妙的文章,讓人匪夷所思,不知道是一種偶然,還是新領導人上臺以一種思想和輿論的導向。

他說,如果說一般的網站比如《烏有之鄉》或個人的博客,推出這樣的觀點,不需要做太多的追究。但是從《紅旗文稿》它這個背景來說,不能不讓人警惕。

去年12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憲法」公布30週年大會上表示,要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並且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

喬木認為,習近平的這些講話體現的也是憲政思想。現在高層背景的刊物發表楊曉青的這篇文章,跟習近平的講話互相矛盾,令人困惑和擔憂。

6月1日,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李步雲、前中共總理朱鎔基入黨介紹人郭道暉、李龍等老一輩法學家,在長沙市召開的法學家聯誼會上,炮轟楊曉青等中共御用學者的反「憲政」論調,並高喊口號:「若要憲政滅亡,除非湖南人都死光!反憲政才是反社會主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