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陷入貧困的中國大學生

【新唐人2013年5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陳潔綜合報導)中國的高等教育費用越來越高,中國大學生面臨嚴重的貧困問題。據悉,大學生學雜費在1996至2008年間上漲了4.75倍,遠遠超過家庭收入的增長。人們開始擔心大學生貧困和大學的經濟負擔問題。國外研究發現,貧困不僅影響大學生學業的維繫,還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有甚者會導致犯罪。

2010年5月和6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院開展了第一輪中國大學生調查,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大學生平均必要支出為 12318元。如果以此作為「貧困線」,當年有22%的大學生,其家庭收入達不到這一水平而落入「貧困生」的行列。再從大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角度來看,中國大學生的生活必要支出佔他們家庭總收入的67%,對農村家庭來說,這一比重更高達83%。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稱,在他們的樣本中,有48%的中國大學生2010年獲得了人均2547元的獎學金或助學金,從覆蓋範圍和額度上看,獎助學金是充足而豐厚的,似乎可以有效地減輕大學生的經濟負擔;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總量充足的背後,是大學援助項目減貧乏力的無奈。

報導說,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助學金的發放存在嚴重的錯配。計算出的助學金標的錯配率高達64%,換句話說,64%的受益者並不是最需要經濟資助的大學生。

其次,由於獎助學金的一大部分來自校友和企業的自發捐贈,經濟資助存在嚴重的校際間不平均現象,同一學校不同院系間的「貧富不均」也很嚴重,在沒有全校或更大範圍內統籌的情況下,獎助學金的偏發、漏發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獎助學金的發放時機和流程也不盡合理,無法解學生的燃眉之急。例如,已成為大學生「標配」的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對於很多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大開支,再加上開學即付的學費、住宿費,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往往成為貧困學生的「財政困難期」。與國外大學入學時即發放獎學金不同,國內很多大學的獎助學金,要到期末才發放,「第一學期壓力」全部落在了學生家庭身上。

報導說,諸多弊端,讓中國大學助學金、獎學金的減貧效果大打折扣。兩項資助一共只讓大學生減貧五個百分點,79%的貧困生扔在貧困線下掙扎。供養大學生的成本仍然佔到了家庭總收入的57%,農村家庭的負擔仍高達70%。

在獎助學金「不給力」的情況下,貧困大學生是如何為自己的教育融資的呢?

報導透露,貧困生貸款的比例和勤工儉學的比例顯著地更高。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通過借款來支持學業,他們人均背負著5291元的未清償負債。另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有勤工儉學或者兼職打工的經歷。

報導說,研究發現,大學時的兼職工作經歷並不能為日後找工作加分,反而還會佔用他們大量時間影響了學業。在缺乏有力的助學支持的情況下,貧困生在大學的生活充滿艱辛,他們在學校裡無法專心學習、充分地培養自己的潛能,日後走出校門又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奮鬥之路何其不易!

《台灣立報》指出,「教育,是脫離貧窮最快的捷徑」這樣的命題,在各個國家都不難聽到,然而在中國,各種被稱為「蟻族」的低薪大學畢業生,卻大大質疑了這個命題。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畢業生,不但不容易找到符合專長的穩定工作,也難以償還他們過去積欠的大筆教育費用,只能低就聚居、殘喘偷生。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