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5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培煌馬公艦16日電)海軍馬公軍艦突進暫定執法線南界線,與海巡艦艇在巴丹島海域聯合操演,展現政府護漁決心,更凸顯台灣在巴士海峽的戰略意義。
菲律賓公務船槍擊台灣漁船案後,海岸巡防署與海軍12日組成護漁艦隊赴南方海域。16日二度舉行聯合操演,出動海軍馬公軍艦與承德軍艦,策護海巡偉星艦前往巴丹島附近海域聯合操演。
聯合操演實施包括海空聯合護漁、直升機空中戒護、人員救生、通信演練、燈旗號操演、海巡廣播宣慰漁船等科目。隨艦的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強調,這次操演任務絕對沒有調整,規模與規劃也未縮減,更沒有受到任何壓力,按既定計畫進行。
根據馬公艦戰術顯示系統標示,今晨4時在巴丹島東側海域有海軍南偵兵力康定艦(1202)策護海巡台南艦(126);巴丹島西側則有海軍馬公艦(1805)、承德艦(1208)策護海巡偉星艦(102)、巡護8號與德星艦(109),巴丹島東、西兩側海域被海軍與海巡7艘艦艇包夾。
軍方高層表示,除馬公艦已穿越北緯20度線,台南艦與巡護8號也都越過暫定執法線南界線。德星艦更航行於巴丹島24浬鄰結區邊緣。
海軍南部偵巡範圍原約50浬,這次藉由策護海巡護漁行動,一舉突破北緯20度線、暫定執法線南界線,甚至繼續往下行駛近15浬才折返,意在宣示策護海巡艦艇護漁行動,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凸顯台灣在巴士海峽的戰略意義。
「廣案」讓政府決心護漁行動,居第二線策護角色的海軍重新檢視南部海域偵巡範圍,從原先的鵝鑾鼻海域擴展到菲律賓巴丹島周邊海域,意義重大。
巴士海峽素有「台菲間的藍色國界」,其中的巴丹群島周邊海域更是商船重要航線。前海軍司令部情報處長蘭寧利指出,透過南部海域偵巡範圍擴大後,讓海軍「在場」,平時就能控制這海域,絕對能凸顯台灣戰略價值,讓周邊國家認知台灣的重要性。
軍方高層強調,國軍落實總統馬英九提出的「有漁民就有海巡,有海巡就有海軍策護」理念,後續不排除在相關海域執行軍事演習。
從漁民遭槍殺案9日發生後,海軍接連參與策護海巡護漁行動,並沒有太多準備時間。據了解,這次海巡與國軍參演兵力近千人,所有跨單位與部會間協調順暢,也驗證了平時的演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