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檔案】還原真實的蔣介石

【新唐人2013年5月8日訊】民國61年(1972年)7月22日, 蔣介石病重,陷入深度昏迷,口中念念有詞,聲音十分微弱。醫官立刻請侍從副官翁元,仔細聆聽他在說些什麼。翁元仔細聽了一兩分鐘後告訴醫官,總統說的是: 「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反攻大陸……救中國」

一、胸怀大志,為推翻專制,不懼慷慨赴死

史學家唐德剛認為:「蔣公率全民,禦強寇,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除,國土重光……是我民族史上難得一遇之曠世豪傑、民族英雄。」

辛亥革命時,杭州之仗11月5日打響,打前陣的敢死隊隊長,正是剛從日本軍校回國的時年24歲的蔣介石。他在回國前照了一張絕命照寄給母親,以「身殉革命」的決心來杭州參加起義。母親特遣專人回信,勗勉獨子:「死生一視於義,毋以家事為念。」堪稱當代「岳母」。

二、禮儀廉恥,天生良善,最早識破蘇俄殘暴的先知

蔣介石認為:做人要遵守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原則!就是說,對親人、朋友、下屬一定要忠實;對父母畢須要仁愛;對所有人要有信義;對任何人都要公平合理、和平共處!而聚眾成匪、慘無人道、殺害無辜、奪其財物、辱其父母妻兒、以盼不勞而獲,這還能算是人嗎!

1923年9月至11月間,孫中山派蔣介石為代表率團赴蘇俄考察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蔣發現蘇俄社會強分階級、講求鬥爭,蘇共對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其對付革命敵人的策略更多,蘇維埃乃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與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

三、警惕日本,努力攘內,又作攘外之準備

1928年,國民黨軍重新北伐,卻於濟南橫遭日本帝國的阻擾。 5月12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是日本軍閥之禍國殃民,乃更甚於中國之軍閥矣!毒蛇猛獸豢養不除,必至反噬其主人……”」「九一八」事變四天之後,蔣介石決定「……中央已有最後的決心與最後之準備,屆時必領導全國人民,寧為玉碎,以四萬萬人之力量,保衛我民族生存和國家人格」。

1932年2月,蔣介石提到「與倭持久作戰,非如此不足以殺其自大之野心」,「準備長期抵抗,以求最後之勝利」1938年3月5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我之對倭,在以廣大之空間土地,求得時間持久之勝利;積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勝。」

四、西安兵變,遺害無窮,國人又遭60年荼毒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在《告全體國民書》中寫道:「……我死之後,中華正氣乃得不死,則中華民族終有繼起復興之一日。……惟望全國同胞對於中正平日所明告之信條: 一、明禮義;二、知廉恥;三、負責任;四、守紀律,人人嚴守而實行之,則中正雖死猶生,中國雖危必安,勿望以中正個人之生死而有顧慮也……」

張學良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及:「我的事情就只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回首一生,自問做了最錯的事,就是在西安事變中,姑息了共產黨。往後數十年,隔岸目睹中華民族盡歷空前的苦難,最是羞悔!」1958年11月23日,蔣公與張學良在台灣桃園大溪會面,蔣公臨走前說:「西安事變對國家的損失太大了!」張學良在日記中留下:「我聞之,甚為難過,低頭不能仰視。」晚年張學良為此痛心疾首,自稱民族罪人。

五、八年抗戰,百折不撓,廢除不平等條約

1937年「七七事變」,蔣介石於廬山發宣言:「戰事驟發,亦有策,必守之。吾國雖尚太平,然不求苟安……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必死而後生。」日本侵占東北後,他立即寫了遺囑,決心獻身為國,收復失土,並希望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紓國難。

1937年8月13日開始的「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規模大、戰鬥慘,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3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中國國民黨軍隊投入75萬,自己統計死傷30萬;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

1943年中華民國政府廢除了自清政府以來簽定的一切外國不平等條約——史稱「43年條約」。蔣介石為此在1943年1月12日發表《告全國軍民書》。

六、注重教育,拯救精英

中華民國在抗戰期間的教育投入僅次於軍費。蔣介石說:「我們切不可忘記戰時應作平時看,切勿為應急之故而丟卻了基本,我們這一戰,一方面是為爭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於此時期改造我們的民族,復興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教育上的著眼點,不僅在戰時,還應該看到戰後。」

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全國一片歡騰,而蔣介石卻高興不起來。負責整理和研究《蔣介石日記》的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華裔研究員郭岱君說:「8月13日他寫道:『未來艱鉅,十倍於抗戰。』為什麼他有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時候他知道,林彪、彭德懷的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內戰即將開始,而且他覺得內戰的複雜與艱困可能比抗日更甚。」郭岱君表示:整個國共內戰,共產黨對國軍的作戰部署瞭如指掌,國軍幾乎沒打過勝仗,到1949年,全國敗局已定。

1948年12月初蔣介石命教育部長陳雪屏急飛北平,召集胡適等秘商「搶救學人」計劃。蔣親自指派飛機冒共軍炮火飛北平南苑機場等候兩天,僅有二三十人登機。據資料統計,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中,十幾位隨蔣赴台。其餘六十餘位羈留大陸的專家們,之後的遭遇就眾所周知了。

七、剿匪不力,自責不已,心系大陸苦難民眾

郭岱君說:讀完國共內戰期間的《蔣介石日記》,人們可以發現,蔣介石對於國民政府失掉中國大陸的原因,有很深刻的反省,但卻從來沒有責罵共產黨。郭岱君講述了《蔣介石日記》向公眾開放後的一件軼事:「前年10月,中國大陸有一位很重要的領導人悄悄地到胡佛來,他來看蔣介石日記,由中國駐美大使陪他來的,帶了十幾個人,都是部長。我就問他要看哪一段的日記?他說:『我就看1949年的,我看他怎麼寫我們的。』我就說:『你會失望,他沒有罵共產黨,他都是批評他自己跟國民黨。』那位先生認真看了一個多小時,看完之後不講話。」

朝鮮戰爭時,美國曾考慮以原子彈對付中共,但蔣介石反對,因為不願屠殺人民;1954年大陸嚴重水患,有人主張反攻大陸,但蔣認為黎民受苦之際,應以救災為重,若趁機打仗則非仁義之師;1969年中俄發生珍寶島衝突,蘇聯遣人與蔣聯繫,但蔣不願做吳三桂,置之不理。

1959年大陸開始「大饑荒」,蔣介石訓示台灣「救總」擬定救濟辦法,號召台灣人民每人省下一元錢支援大陸。他呼籲各國敦促北京開放港口,又想通過國際紅十字會向大陸提供10萬噸糧食,然而中共斷定這是「反攻計劃」,堅決不開放運送物資的港口。台灣又利用空飄、海飄向大陸放送各類物資……

八、對抗文革,傳承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當中共在大陸進行「破四舊」與「文革」如火如荼時,蔣介石在台灣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並親自掛帥,他說「中華文化是無人可以毀滅的」,要求學校堅持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並重,須開設《生活與倫理》、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視古文訓練和傳統文化的熏陶。蔣給各個學校的校訓都是「禮義廉恥」,他認為守護好文化的根基,社會才能「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蔣介石曾在演講中說:「中共必鬚麵對另一強大挑戰,就是中華文化堅韌不屈的生命力。中華文化代表人文主義最高光輝,歷五千年而道益光,業益盛,即賴此一文化生命力為涵濡蘊蓄;此一源自人性、基於倫理的優美文化,構成了每個中國人精神深處無可改變的價值信仰。與共產主義崇尚仇恨暴力的邪惡本質絕不兼容。」「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民族自絕其歷史,自毀其文化,並不惜出死力以侮辱、誣衊、反對其祖先的道德功業、文行忠信,而仍能厚顏無恥視息於天地之間者!今天毛所謂批孔揚秦,所謂敢於反潮流運動,就正是在向中華民族是非、善惡、忠奸、邪正的人倫基準挑戰」!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帶著深深的遺憾辭世。如今蔣介石在一些中國人的眼中成為了「小時候恨其剿匪,長大後恨其剿匪不力」的那個人,這也許是對蔣公在天之靈最好的慰籍。

文章原名:蔣介石是民族的罪人? (有刪節)

來源:博客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