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5月04日訊】 (美国之音電)華盛頓 — 一方面是冰川和冰層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卻是地球淡水資源的日趨緊張,後者既可能引發衝突,同時也是國家間加強合作的契機。
一道鐵絲網隔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關係時常陷入緊張的國家。
但是流經兩國的印度河水卻無法用鐵絲網隔開。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片地區的灌溉、飲水以及水利發電都依賴印度河。
美國首都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的環境安全問題專家戴維·米歇爾說,多虧了1960年的一項條約,印巴兩國圍繞水源的衝突最後都能得到和平解決:“印度河條約之所以能夠簽訂,主要是雙方都認識到不就這條水源達成某種共識會帶來甚麼後果。”
但是,鑒於印巴兩國對糧食、水源和能源的需求都不斷增長,印度河谷地區又沒有其他水資源,所以未來如何協調印度河水的合理使用,將更加困難。
戴維·米歇爾指出,這類問題不僅限於南亞地區,世界很多地區都越來越多地面臨可再生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在東南亞湄公河上修建12座發電水壩的計劃使下游靠這條河灌溉和捕魚的人深感憂慮。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和中東地區,河水和地下水的所有權也經常成為衝突的導火索。
米歇爾說,氣候變化導致降水模式改變,共享水資源成為日益嚴重的挑戰。但問題不僅限於此,“氣候變化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今後20年裡,人口增長才是對水資源的真正挑戰。”
他接著談到,人口增長意味著更多的需求,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污染:“由於缺少水資源,人們常常被迫使用更多的被污染了的水源。一個令人非常擔心的後果就是這對公共健康的影響。”
在印度,水源性疾病每年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6以上。而且污染物會順流而下。
儘管圍繞水資源的這些壓力有可能導致衝突,但並非沒有解決之道。
米歇爾說:“加強合作,才能把蛋糕做得更大。各個國家,甚至那些經常發生衝突的國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人們希望未來更多看到的是握手,而不是就水源問題而引發的刀槍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