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國團扇賞析

【新唐人2013年5月1日訊】團扇,也稱「紈扇」、「宮扇」,因形似圓月,且宮中多用之,故以此為名。從歷代散見的詠扇的詩賦散文來看,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1000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小小的團扇曾流傳了數不清的風流俊雅之事。

團扇因不易保存,流傳下來的成扇極為少見。古色古香的蘇州宮扇,墜以流蘇、玉佩,輕盈玲瓏,扇面上點綴畫工精巧的紅樓人物,真乃錦上添花。

團扇的形狀不一定都如圓月,也有腰圓、橢圓、六角形等,一般也統稱為團扇。說到團扇,許多人會認為是古代婦女的專用品,實際上在摺扇出現以前,男人也是使用團扇的。唐代以前團扇的實物已經很難見到,在一些繪畫和墓室壁畫中僅能看到團扇的大體形式。新疆吐魯番曾出土過唐代絹扇,其扇柄很長,由此可以推斷這種長柄團扇有可能是侍者執來替主人扇拂的,因此團扇也稱為宮扇。這種長柄宮扇在唐代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中表現得最為清晰,扇面還繪有牡丹花。

宋代的團扇實物今天尚能見到,尤其是宋代的繪畫作品,保存至今有相當一部分是畫在團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於年代久遠,這種團扇畫多為絹本扇頁的形式出現。直至明代以後,男人所用的扇子漸漸地被摺扇取代,而團扇才在更大程度上為女性專用,裝飾也就更為繁複,如用綵帶沿邊,飾以扇墜,紈素的扇面上不僅可以繪畫,還能刺繡、緙絲、抽紗,而扇柄的材質除了竹、木之外,還有牙角之類,從整體來看,明代以後的團扇更趨向女性化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