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言平:官場「吃肉喝湯」論令人吃驚寒心

【新唐人2013年4月29日訊】南京市紀委4月25日通報,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汪揚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汪揚為何被查?多位南京官員如是說,「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湯,未平衡」。(據《21世紀經濟報導》)

「吃肉喝湯」:用權力遊戲規則解讀官場腐敗

「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湯,未平衡」。也許,作為當局者,同樣與汪揚混跡在權力場的同僚們說出這話,是無心的,更像是某種「抱怨」,甚至認為汪揚落得這般下場,是「吃獨食」的報應。

不過,對於公眾而言,卻很容易聽出弦外之音。同僚們這話兒,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似乎證實了既得利益集團傳說的存在。同時,更是領略到了某些官場中的集體腐敗心態以及分贓邏輯。

順著汪揚同僚的話,不妨作逆向思考:如果汪揚不是個「吃獨食」的官員,能夠平衡好各方利益,是否便不至於招致此般揶揄?歸根到底,之所以嘲弄揶揄,恐怕更多的原因在於其同僚們只是沒有成為這場腐敗中的既得利益者。

不是把涉嫌貪腐者的遭遇歸咎於違法亂紀,而是將官員被查的原因歸結於沒能處理好官場裏的人際關係,即沒有平衡好各方利益。同僚涉嫌貪腐被查,不去反思法紀的威力,反而去思考權力內的遊戲規則。看來,法律紀律對於某些身在官場生態中的人而言,真正關乎前程和命運的,不是是否守法盡職,而是如何圓滑地適應這場遊戲。這樣的心態和邏輯,令人吃驚更令人寒心。

如果涉嫌腐敗,那麼無論是「吃肉」者,還是「喝湯」者,都是這場分贓盛宴的參與者,更是違法亂紀者。腐敗的嚴重性,也許要靠貪多貪少來權衡;但腐敗的性質,卻在於是否伸手索利。就性質上而言,無論是「吃肉」還是「喝湯」,都是腐敗,都觸犯了法律的紅線。

「將權力關進籠子」官員才會有法制思維

權力生態內,隱藏著這樣一個群體——「既得利益群體」,或「腐敗共同體」、「分贓同盟」。這並非想像,輸入「腐敗窩案」,搜索過往新聞,你將收穫不少鮮活的案例:「粵北首富牽出31名廳官」、「茂名腐敗窩案,市轄縣區主要領導218人全部涉案」、「一汽腐敗窩案愈演愈烈,過百管理層被專案組帶走協助調查,其中多人已被雙規」……當然,還有備受矚目的、由劉志軍牽出的鐵路腐敗窩案。

而去年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首部《反腐倡廉藍皮書》也顯示:現在的腐敗主體從個體向集團化蔓延,窩案串案較嚴重。而由此反映的問題,則是如同汪揚這般「吃獨食」的人少了,為了利益的長久和堅固,更多的權力自肥者走向集團化,貪腐由個別人的侵佔,漸漸發展為群體利益的經營,成為基於共同利益的攻守同盟。在這個同盟裏,有著分贓的規則和邏輯;而同盟的瓦解,不少時候都是由分贓不均的內訌所造成。

由此可見,與其說這些人在抱怨涉嫌貪腐的官員「吃獨食」,不如說,他們恨只恨不能在這場利益分贓的盛筵中占一席之地。在法制不被敬畏,契約和規則不被嚴格遵守的生態內,所有不公的抱怨或落井下石的調侃,這種社會情緒的基因更多發端於人性的自私:不是抱怨對自己的不公,而是抱怨自己不能成為既得利益者,抱怨自己不能列席分贓或者不能在利益分配中佔據優勢。

如果權力生態的規則不是法律和規章,而是基於私利自成規則,那麼隱藏的這種分贓邏輯是非常可怕的。他們眼中的大餐,是以分享公共資源和公平正義為代價的。由此可見,「吃肉喝湯」論其實質就是不羈權力的分贓邏輯。令人恐怖的是,這樣的邏輯,竟然如此堂而皇之的以「大餐」來形容和比喻。

如何讓法制思維主宰官場,讓官場存在的利益均沾邏輯瓦解,根本的路徑,就是「將權力關進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