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甫上台 遭遇「定時炸彈」轟炸

【新唐人2013年4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近日惠譽毫不留情地下調了中國的信用評級,這在1999年以來尚屬首次。有媒體評論說,評級被下調的背後則是對中國龐大的地方債務的擔憂,是李克強上台面臨的最大挑戰。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近日宣布:將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調降至「A+」。惠譽稱,基於中國金融穩定性的風險正在逐步增加、地方債務問題在2012年再度恢復增長、財政收入不穩定及控制通脹能力等多方面考慮,所以決定下調中國的評級。

惠譽毫不留情地下調了信用評級,被外界認為是李克強上台之後遭遇的「定時炸彈」。

地方債務帶來的風險

李克強本月17日在政府會議上明確點明「有效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信貸等方面存在的風險。」與此同時,政府的金融監管機構連發多文要求規範地方債。

所謂地方債,一般來講凡屬地方政府發行的公債稱為地方公債簡稱「地方債」。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許多地方政府為了籌集公共建設資金,都曾經發行過地方債券,有的甚至是無息的,以支援國家建設的名義攤派給各單位。

中國的地方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2011年6月,國家審計署發布了有史以來最權威的一份地方債務統計報告,據其披露,截至2010年末中國地方債餘額為 10.7萬億元,規模之大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到了2013年,這一數據又增長到了多少?近期包括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和平安證券等機構紛紛進行了測算,對於15萬億左右的地方債規模基本形成共識。

不過,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認為,地方政府債務的透明度不高,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他的估計是超過20萬億元。

《多維網》發表文章說,相比中央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某種程度上既是「糊塗賬」,也是「黑匣子」,沒有人知道規模究竟有多大,也沒有人了解這些錢的確切去向。究其原因,很重要一點在於由於地方政府沒有合法的舉債權力,加上普遍政企不分,人們很難界定地方政府債務的範疇,對其統計就難上加難。

文章認為,如此規模巨大的債務,將成為一顆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定時炸彈。在審計人員的眼中,中國地方政府不斷舉債的做法已經「離開可控的範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級機構和投資銀行都已表示對中共政府債務感到擔憂。

李克強上台後的政治夢,想是希望通過新型城鎮化來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但推進城鎮化本身就要新增相當的地方債務,因此外界認為,這一過程的推進會直接受制於目前龐大的地方債務。

李克強的經濟學導師厲以寧在3月初警告,中國經濟面臨最大的風險在金融領域,金融風險主要來自於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投資的過剩和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債務風險。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