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聞變廣告 學者憂失去專業

【新唐人2013年04月20日訊】新聞報導應客觀、公正,但目前我們卻發現台灣媒體使用置入性行銷的情況非常氾濫,容易讓民眾對新聞媒體的專業客觀產生質疑。學者針對國內平面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參訪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中國時報」、「聯合報」在報導中國大陸新聞上,面向單一,新聞來源不足。不僅容易淪為統戰工具,民眾的觀感也不好。

說到新聞要公正客觀,看倌讀者都不會懷疑,但翻開報紙看看,有沒有想過新聞有一天也變成廣告了呢?

民眾 陳小姐:「(會不會覺得有些新聞看起來像廣告一樣)還滿多的啊。」

民眾 周先生:「新聞看起來像廣告,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民眾 許小姐:「每一臺都像廣告啊。」

民眾 林小姐:「每則新聞都像啊。」

台灣報紙隱含置入性行銷,已經不是新聞,其中兩岸經貿往來的部分,更是多有爭議。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就曾委託台灣新聞所教授張錦華,針對2012年中國參訪團來臺的新聞進行分析。

從新聞來源分析來看,中國時報3.5分,聯合報3.6分,顯示來源過於單一。

而報導立場分析來看,中國時報得分為1.1,表示報導面向皆單一正面,聯合報分數為1.3,表示僅有少許平衡報導,自由時報得分3.6,偏向負面,蘋果日報得分為2.3,則顯得較為中立。

台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張錦華:「我們希望中國新聞的報導它越來越多是有助於兩岸的互相了解,但是前提是你必須符合事實,完整平衡專業,否則的話,你是欺騙民眾。」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共事務長林福岳呼籲,讀者應留意新聞廣告化的問題,不要統統照單全收。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公共林福岳:「置入性行銷的問題不在於它拿錢給媒體,而是它把明明是廣告的東西假裝成一個新聞的樣子,所以當閱聽人在看這則新聞的時候,他以為看的是新聞,可是其實它是一個花錢去買的廣告。」

電視媒體頻繁播報中國娛樂節目的情況,引發爭議,甚至傳出背後有金錢輸送關係。

民眾邱先生:「我是覺得可能記者本身採訪的這一部分有沒有,有些太過預設立場。」

民眾楊小姐:「因為我們相信新聞的專業度嘛,所以我們希望說,這樣子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不要浪費他們的資源。」

新聞工作者如何嚴守自律,捍衛專業價值,將是未來新聞環境是否健全的重要關鍵。

新唐人亞太電視林嘉韋、瀋唯同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