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版《欽差大臣》 習近平打車記

【新唐人2013年4月20日訊】 香港《大公報》精心炮製的「習近平打車記」,雖然只存活了一天,卻絕對是一場經典的喜劇。如果說俄羅斯文豪果戈理的《欽差大臣》是19世紀俄羅斯官場與官僚的縮影,《大公報》這條「新聞」及其後續故事也算是當今中國政治世態的縮影。

*官方輿論的「明君情結」氣場*

4月17日《大公報》發佈「習近平在京打的」消息,經新華社確認後,被冠以「微服私訪」,在中國幾大微博上獲天量轉發,那篇報導的記者口吻,不少轉播者那股崇拜勁兒,我覺得將當今中國稱為「天朝」真是名至實歸,於是寫了一條推文:

「習大微服私訪,繼南巡後再次享受白龍魚服的帝王滋味。騰訊微博閱讀469萬次,轉播11500多次,不少人很雞凍(激動)——看來,在那個自個營造的輿論場裡,習大獲得不少『正能量』,一些中國人也是需要皇上的。平常還未覺得國內微博有多腦殘,這次算是見識了。」

中國人的「明君情結「可算是歷史悠久。「文革」曾使國人對毛的崇拜減弱,但大家立刻將對「明君」的期盼化為對「賢相」周恩來的相思,中國的未來就在「明君」與「賢相」的肩膀上來迴游移。江澤民時代,「明君」未能現身,李鵬在才德方面沒法讓國人賦予想像空間,朱鎔基適逢其會,成為中國人久盼之大旱雲霓。胡時代,溫家寶比朱相更善於塑造「親民」形象,如果不是《紐約時報》可惡地毀滅了中國人的賢相夢,此時肯定一大批人眼淚汪汪地深刻懷念著溫總理。

這一「明君情結」的氣場太過強大,導致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中國研究」誕生了一個中國命題:中央領導好、地方官員壞,中央的好經全給地方政府這歪嘴和尚念壞了。廣大中國農民如此看,China Scholar如此說。

我很不解:中國好比生長在嚴重污染的土地上的一棵大樹,人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就如同樹的枝葉與樹幹,土地污染會形成污染鏈,傳導到樹幹與枝葉,為什麼樹葉(人民)是低素質不配享有民主、枝條(地方官員)可以是壞的,獨有中央領導潔淨如玉?我曾經以此反覆質詢那些高唱「中央領導好、地方官員壞」的學者,他們很不愛聽。

* 「習近平打車記」為何成了假新聞?*

孰料風雲突變,4月18日新華社官方微博稱「香港大公報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為虛假新聞」,轉播同樣逾萬條,耐心讀了數百條後,發現兩類佔主流,一類表示惋惜;還有一類則感嘆《大公報》也造假新聞,彷彿《大公報》本來有公信力似的。

惋惜者大概是覺得「明君」親民新聞竟然成了假新聞。至於《大公報》的信譽問題,國內讀者是錯嘆了。他們不知道《大公報》與香港《文匯報》一樣,是中共在香港的老牌喉舌。既然榮列「喉舌」之列,當然懂得做「喉舌」的規矩之一就是咬人,即「我是黨的一條狗,蹲在黨的大門口,黨讓咬誰就咬誰,叫咬幾口就幾口」。另一規矩則是「頌聖」,需要經常歌頌黨中央與領袖。這頌揚當然也有規矩,有關黨與國家領導人的信息絕對是奉旨照辦,不能越雷池一步。出於講真話的「不良」習慣,我只好給那些不知道《大公報》是黨之喉舌的網友們澆了一盆冷水,寫了一條簡訊發表於推特及微博上:

「《大公報》與《文匯報》同列黨媒在香港的『老四大名旦』,恭維黨與領袖是其職責範圍,問題是:這條涉及一號人物的新聞絕對不是無名小卒報料,是該報認為非常可靠的管道提供的。為何提供?在中外流布甚廣之後為何又撤銷並宣佈是假消息?《大公報》為何不說清原委?」

從報導內容來看,很難相信那位「一提起今年3月1日晚上那次8.2公里、26分鐘的載客奇遇,仍然激動不已」的「的哥」郭立新造假,「聖上墨寶」被他過膠後配上鏡框掛在牆上,如同二月河那些皇帝小說中的村夫農婦一樣,見過聖上將成為他們一生的奇遇,有如神蹟。

如果說是《大公報》憑空捏造這麼一條消息,幾乎無此可能。記者王文韜是大公報北京分社社長,曾任新華社北京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這樣一位新聞官員不可能不懂喉舌行規,他的「新聞線索」只可能來自他認為極其可靠的源頭(即上級命令)。接到這項任務後,王文韜一定非常激動,鉚足勁兒憋出了這麼一篇圖文並茂的報導,營造了「總書記微服私訪」的兩個亮點:通過與的哥交談瞭解民情,展現了親民之風。早已待命的新華社待大公報消息發出後,立刻通過官方微博轉發,形成了習主微服私訪的「正能量」氣場。

問題出在哪裡呢?應該出在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任賢良說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輿論場」上,這個「輿論場」其實也是黨媒佔主體,但因為內有微博,外有推特,始終有一塊與黨對立的「輿論場」存在。因此任賢良說的那個「以黨報黨刊黨台、通訊社為主體的傳統媒體輿論場」,以及它們控制的微博號群與網絡水軍等,固然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將頌聖微博轉發數萬次,但充滿皇權思想的頌聖語言實在陳腐不堪,因此不免遭到民間輿論場的嘲諷。

*聖上何以不喜這篇「微服私訪」?*

以下純屬我的推想。

網絡譏諷暴露了今上「微服私訪」的兩大弱點:

一、總書記不瞭解他所統治的這個國家。

按說北京霧霾舉世皆知,且導致「北京咳」出現,北京人的怨氣就算沒「上衝鬥牛」,至少也穿透了中南海的九重門。這等「下情」還需要總書記聽「的哥」反映才能體察,只說明中國輿情淤塞非常嚴重,將從基層爬上來的中南海七常委變成了「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沒有閱歷的古代昏君。難道「金盾工程」竟然將七常委列入控制範圍,點開微博就可知道的信息竟然要通過這種農業時代的方式才能瞭解?那麼這些「黨與國家領導人」的各種決策到底是根據什麼信息裁量?

二、這種親民方式完全輸給了溫家寶。

在中國第三、四代領導人當中,最善於塑造親民形象的是溫家寶。任期十年內,他的春節幾乎都是在看望孤寡老人,訪貧問苦。每逢有災害出現,溫相總是趕到現場,那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以及多次流下的熱淚,幾乎成了經典鏡頭。 2012年農曆年三十,溫家寶兌現3年前的約定,出現在甘肅隴南和舟曲,這種「親民」,豈是習總書記坐次出租車能夠相比?

自從上任以來,習總書記一直在向世界展現一幅胸有遠略,心繫萬民的現代領袖圖像,豪言壯語奔湧不絕,從十八大宣示的「不走邪路」,直到訪問俄羅斯時放言的「鞋腳論」,在那個不聽中央號令的「民間輿論場」裡,他得到的掌聲日漸稀少,噓聲不斷增加。這倒不能歸罪於他的口才,只能怨其前任耗盡了資源與民眾信任,積壓了一大堆社會矛盾。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對《大公報》來說,寫作此文本是為了取悅君王,如今卻成了假新聞,只能算是倒霉。至於聲譽什麼的倒也無損,因為聲譽於大公報來說本來就是烏有之物。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