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差 外資前進緬甸觀望

【新唐人2013年03月24日訊】緬甸改革兩周年系列5(中央社記者林憬屏仰光特稿)「外資法不明確,土地貴又缺,要來的人來不了」,緬甸台商愛心聯誼會會長曾喬治說,即使想到仰光以外地區投資,也會面臨基礎建設不佳,物流運輸困難的問題,外資目前只能觀望。

在緬甸經營貿易多年的曾喬治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外資法不夠詳細,沒有相關配套,例如什麼行業開放外人投資都沒有明確公布,「許多台商來看了又走」。

曾喬治指出,緬甸規劃的工業區有的雖短則2到3年完工,但也有的長到10年才能建設完成,現有的加工出口區空間有限,而仰光與附近地區土地不但貴而且短缺,緬甸雖有便宜勞工,但外資仍停留在觀望階段。

與政府關係良好的緬甸HTOO集團華裔副總裁呂仁傑表示,現在的投資法律政策比過去開放,但許多外資對緬甸投資信心仍不足,因為基礎設施還不夠,從電力、水供應、交通到通訊等,但政府正努力改善。

呂仁傑說,緬甸政府並參考鄰近國家的投資法,根據環保、民眾權益影響進行修正,思考要開放到什麼程度,這樣修好的投資法對投資人與民眾才是雙贏。

比起去年,緬甸工人現在月薪約100美元到120美元,漲幅約20%到30%,曾喬治說,由於機會變多,也慢慢有工人難找的壓力。

對當地居民來說,雖然工作機會多了一些,收入也有提高,但因物價跟著漲,扣除開支所剩不多。仰光計程車司機摩迪(Moe Dee)說,他1個月收入約50萬緬幣(約新台幣1萬7000元),扣掉家中開支,只能存下10萬緬幣。

仰光印度市集賣魚乾的21歲小販紹敏通(Zaw Min Tun)不滿意在工廠工作每個月只能賺到2、3萬緬幣,一年多都沒加薪,便決定到市場賣魚乾,一天收入至少有7000到上萬緬幣。

但對於緬甸的改革開放,紹敏通笑說,他不懂政治,只知道東西好不好賣,現在生意似乎有比較好做了。摩迪也發現遊客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也有增加。

基礎建設落後讓外資觀望,但緬甸內部有多項開發計畫正在進行,不少計畫遭指控強徵土地,未調查居民意見,引起爭議,而軍政府時代通過進行的開發案,例如摩尼瓦(Monywa)銅礦計畫也面臨抗爭。

呂仁傑表示,過去很多投資者沒有先與地方居民溝通,讓他們了解投資案內容,投入後才「發現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引起反彈」。

他認為,未來的投資者若能事先諮詢調查,能照顧居民應有的權益,來緬投資應不至於發生抗議的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