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產業纏鬥 鬆綁法規因應

【新唐人2013年03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4日電)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與韓國,發展背景相似,產業近 7成重疊,近年來,在國際市場近身搏殺,戰況慘烈。學者認為,台灣的「罩門」就是法規環境,呼籲儘速鬆綁不合時宜的法令。

據今週刊報導,2012年是台灣電子業最辛苦的一年,除了DRAM、面板、LED等「慘」業虧損,甚至連台灣最驕傲的手機品牌宏達電,也都受到嚴重打擊,而「禍首」就是三星。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韓聯社(Yonhap)報導,韓國電子產品出口,其中包括手機、電腦與電視等,在2018年以前年均成長率將達4.27%,由2012年的1510億美元攀抵1947億美元。

這項消息讓台灣各產業忐忑不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甚至說,「三星可畏,嚴陣以待」。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分析,韓國產業類別雖與台灣相近,但產業上下游的完整性優於台灣。

他舉例說,台韓都有鋼鐵業,但韓國還有造船及汽車;電子業方面,韓國則積極發展品牌,直攻國內外消費者市場,與台灣僅做代工,發展空間受限的產業政策不同。

另外,楊家彥認為,像面板等產業需要雄厚資本投入,才能不斷研發創新技術,壯大規模搶市占率,韓國政府非常敢給大財閥資源,幾乎三星、樂金(LG)就是韓國產業代表,與台灣近98%都是中小企業的生態大不相同。

他表示,台灣產業既然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可以歐洲國家為師,一樣可以有所成就,台灣的產業不必然會被韓國「幹掉(Kill Taiwan)」。

不過,楊家彥指出,台灣的「罩門」就是法規環境,也是造成台灣產業輸的主因,公部門要儘快想辦法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助台灣產業一臂之力。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