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3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陳潔綜合報導)在中共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主政了5年的汪洋,去年十八大未能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列,而且在今年兩會安徽團會議上,還自嘲「下崗職工」,但日前汪洋卻順利晉陞國務院副總理一職。儘管汪洋分管工作尚不明確,但他勇於改革的作風,已被寄望成推動中共改革的「急先鋒」人物。
去年十八大,前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被排斥入常,令外界揣測這位改革派人物的仕途可能受阻。今年3月5日,在兩會安徽團會議上,他還自嘲是「下崗職工」,不過十多天後,全國人大會議產生了新一任國務院副總理,他成為四位副總理中最年輕的一個。由於汪洋過去幾年在廣東的表現相對突出,他已被視為推動中共改革的領軍人物。
汪洋自2007年主政廣東以來,多次強調「解放思想」,推動改革創新。廣東各地出現了諸多體制改革,包括東莞的「騰籠換鳥」、廣州的財政公開等。此外,廣東還推動了深圳、珠海、順德的大部制改革試點。
佛山市順德區2009年啟動大部制改革試點,一舉將區委、區政府的41個部門削減到16個,深圳則在2009年開始的大部制改革中,將原有的46個政府部門減為31個。
汪洋向來以大膽敢言著稱,在2012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汪說:「我們在解決利益格局影響改革的問題上,首先是要從執政的黨和政府頭上開刀。」之後他又提出「幸福非恩賜論」,汪指出「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政府的責任。必須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
有人為此讚揚汪洋,說中共高官說這話需要勇氣,但也有人批評汪洋,說他不幹實事,只知道喊一些空洞口號,還有人列舉廣東的「血汗工廠」、「外地奴工」和黑社會猖獗,來反駁汪洋的講話。
細觀汪洋所提倡的政治改革,似乎只侷限在體制內的改良或行政機構的改革,而不是真正的政治改革。針對大部制改革,港媒《太陽報》日前發表評論指,看似衙門減少了,但實際上減位不減人,這種機構改革只是分分合合,換湯不換藥,障眼法罷了。
評論:在習的中國夢下 汪洋只能進行體制內改良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式上9次提到「中國夢」的執政理念,習對實現「中國夢」提出了三個條件:1.必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3.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時政評論人士牟傳珩指出,這個夢是場噩夢,與百姓想做的夢是南轅北轍。
時政評論人士華頗說,中共的夢和百姓的夢距離遙遠。因為中國社會矛盾的激烈程度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其根源就在於中國沒有實行民主憲政,如果不實行民主憲政,其餘的改變都是治標而不治本,註定是徒勞的。
華頗:「他的夢肯定是要維持中共的執政合法性。習近平他不是戈爾巴喬夫,他擔當不起丟掉政權的歷史責任,所以他也宣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他的可以談也可以變,但是不能夠動搖執政地位,這就是中國夢。」
可以說,即使改革派人物汪洋希望中國走向民主憲政,但在習近平的中國夢下,汪充其量也只能進行體制內的改良或行政機構的改革。
汪洋,1955年3月生,安徽宿州人,26歲時被任命為宿縣地委副書記,此後18年,他一直在安徽任職,先後擔任安徽省委宣傳部部長、銅陵市市長、安徽省省長助理等職務,並在38歲時任安徽省副省長。1999年後汪洋被調入國務院任職,在朱熔基時期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溫家寶時期為國務院副秘書長,2005年起出任重慶市委書記,兩年後在中共十七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擔任廣東省委書記至2012年12月。2013年3月16日,他當選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