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逸明:多少該公開的資訊淪為了「國家機密」?

【新唐人2013年3月4日訊】2月24日,北京律師董正偉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他收到了環保部的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令他失望的是,對於他所提出的請求環保部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資料資訊」的申請,環保部以《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第14條規定,也就是以相關資訊屬於「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公開。

專制國度與民主國度的顯著區別除了民眾不能票選官員之外,還有新聞、言論不自由,政府資訊不公開、不透明。雖然胡溫在任期間,為了打造親民形象和打造服務型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比其前任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很多東西依然還是流於形式。譬如說,《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原本是為了讓民眾更瞭解政府的工作和一些社會情況,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公開的資訊其實是虛假資訊,再就是不公開,誰要是依照條例申請公開,就以涉密為由拒絕。

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的這30多年時間裏的確是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明眼人都不會不清楚,在輝煌成績的背後,付出了環境被嚴重污染、民脂民膏被瘋狂掠奪的代價。中國早就成為了國富民窮、官富民窮的社會,即使最近這些年每年的「兩會」大力關注民生,也無法改變基尼係數日益增長的社會現實。

從非官方機構的調查資料看,中國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極不公平的階段,隱含著嚴重的社會危機。或許是因為基尼係數的逐年攀升,中國國家統計局曾經每年都要公佈的基尼係數出乎意料地戛然而止,直到十年之後才重新發佈基尼係數。雖然重新發佈了,但是官方資料卻飽受詬病,因為既與非官方機構的資料相去天壤,又與民眾的真實感受大相徑庭。

國家統計局為何間隔十年才重新發佈基尼係數?而且資料經不起推敲?顯然,在國家統計局看來,真實的資料已經成為了「國家機密」,一旦公佈,可能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另外,在公佈平均工資的時候,統計局的資料也與現實情況極不相符,事實上,即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工薪階層,實際收入都很低,更何況二、三、四線城市?毫無疑問,對於統計局而言,民眾真實的工資水準也屬於「國家機密」,為了營造民眾安居樂業的假像,只能用假資料來忽悠公眾。

因為長時間弄虛作假,使得統計局這個部門的公信力盡失。因為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部也飽受輿論詬病,不過,因為此前環保部副部長潘岳曾掀起環保風暴,環保部的公信力比統計局還是要強一些。不過,潘嶽如今已經沉默寡言,環保部基本上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所以說,如今的環保部已經徹底淪為一個只拿餉銀不做正經事的花瓶部門。

環保部門可以說是從中央到地方都不缺少,按說,只要這個部門能夠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環境污染的問題不至於會有今天這麼嚴重。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如今不僅僅是河流被嚴重污染,就連地下的深層土壤也被嚴重污染,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前段時間,媒體上盛傳山東濰坊有企業進行地下深層排汙的消息。雖然公眾寧可信其有,但濰坊當地環保部門卻宣稱消息是子虛烏有,並表示他們在兩天內排查了175家企業,沒有發現地下排汙現象。

事後,有媒體曝出一份檔,只要是有基本閱讀理解能力的人都能一眼看出,濰坊環保部門在通過文件向有關企業通風報信,因為裏面稱央視記者來訪,提醒企業要確保廢水零排放。這一事件細節可以說再次印證了公眾對環保部門真實角色的猜測,那就是他們一直是在跟污染企業沆瀣一氣。環保部門如此開展環保工作,簡直是禍國殃民,誰能指望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山清水秀的環境?

中國的土壤污染問題在以往還不太受公眾的關注,因為地底下的東西一般人看不見摸不著。不過,從媒體現在報導情況看,中國的地下污染早就非常嚴重了。據報導,在2006到2010年間,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進行了預算資金達10億元的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成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資料庫和樣品庫。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土壤環境品質總體不容樂觀,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

上述這一資料可能存在水分,實際情況肯定更為嚴重。兩個部門在花費了巨額民脂民膏搞清楚事關民眾身體健康的土壤污染情況,本來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但迄今為止,土壤污染調查的具體資料仍未公佈卻令不少關心環境問題的民眾火冒三丈。環保部對律師提出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資料資訊」的申請以涉密為由加以拒絕,可以說再一次將環保部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種荒唐的理由折射出了環保部的權力傲慢,同時,也讓人感覺到,中國的土壤污染問題一定是到了非常嚴重的境地,否則,不會不敢公開相關資料。

民以食為天,萬物土中生,土壤污染問題絕非一般人認為的無關緊要,而是與民眾以及子孫後代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土壤污染會直接影響到耕地品質,影響到食品安全,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還會使得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弱。更為嚴重的是,被污染的土壤向環境輸出的物質和能量,又可引起大氣、水的污染和生物多樣性破壞,加劇整體環境的污染,進而威脅國家的生態安全。前段時間全國大範圍的霧霾天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環境污染所致,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這種天氣不會是曇花一現,而是會經常性地不期而至。

本該毫無保留地公開的資訊竟然都可以被稱之為「國家機密」,可見,在中國,屬於「國家機密」的資訊數不勝數,不僅僅是土壤污染資料,就連官員的腐敗資訊也都被視為了「國家機密」,否則,不會有民眾因為反腐敗而被以洩密為由抓捕。環保部以涉密為由拒絕公開土壤污染資訊,於法於理都值得追究和譴責,不過,在很多部門都已經淪為「維穩」工具的今天,僅僅譴責環保部是不夠的,還需要譴責這個體制。如果有一天,憲政民主得以實現,民眾可以票選官員,而環保部等部門可以獨立行使職權,並不得不接受民眾的監督,誰還敢以涉密為由拒絕資訊公開?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