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不貲 但德國決心廢核

【新唐人2013年02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特稿)雖然已經面對電價偏高、風力太陽能發電等替代能源不穩定、電力供應對產業造成極大風險等代價,德國仍決定在2022年全面廢核,不會走回頭路。

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德國政府在2011年5月30日宣布,將逐一關閉核能發電廠,2022年全面廢核。這項決定廣獲民意支持,可是,電價上漲和電力供應面臨風險等問題卻引發爭議。不過,德國政府表示,不會走回頭路。

德國的第1座核能電廠1969年開始商業運轉,自此核能發電一直是高爭議性的政治議題,核能發電自1980年代開始趨緩。過去20多年,德國沒有再興建新的核電廠,改以積極研發替代能源科技。

根據歐洲核能協會(European Nuclear Society)的資料,2011年德國的發電主要靠燃煤,發電能源包括43.5%來自燃煤、17.6%核能、13.7%天然氣、19.9%風力、水力、沼氣和太陽光等能源。大約有5%是小業主或是住戶自力開發電源。

德國境內一共有17座核能發電廠。德國政府宣布逐步全面廢核前,有兩處核電廠已關閉。2011年中另有6處暫停運轉進行檢驗的核電廠,德國政府決定立即關閉。目前只有9處核電廠仍在運轉。

為了鼓勵發展替代能源,德國政府規定用電戶繳納的電費要加上一項附帶捐,用來補助再生能源產業。

根據美國能源資料管理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資料,歐洲國家中,德國電費偏高。2012年德國平均每1度電(KWH)的電費約為0.315美元,遠高於台灣的0.07美元到0.17美元。

對於耗電量大的產業,例如鋼鐵、冶金、造紙、水泥和化工工業,高電價影響生產成本和競爭力。德國政府的全面廢核決定在產業界引發若干不良效應,有部分耗電量大的工廠關廠或是遷移到國外。

德國工商總會(DIHK)總裁德里夫特曼(Hans Heinrich Driftmann)曾指出,能源供應問題是目前德國產業面對的重大風險。

德國政府2011年宣布將全面廢核並立即永久關閉6處核能電廠之後,德國的電力供應公司為了穩定供電,曾暫時向鄰近的法國電廠進口電力。當時有業界及政界人士質疑,決心廢核的德國為何能接受來自國外核能電廠的供電。

除了2011年德國曾經進口電力,根據德國能源及水力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and Water Industries)的資料,德國到2012年又成為電力輸出國,共輸出147億度(千瓦小時)電力到鄰近國家。

德國許多產業集中在南部巴伐利亞邦和西南的巴登弗騰堡邦,而目前積極發展的風力能源卻多在北海一帶。北電南送的電力供應網不敷使用,所以會產生部份地區電力供應充裕,甚至可以輸出,而有些地區的產業卻經常擔心電源可能不足的問題。

一些業界人士也指出,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要看老天臉色,並不穩定,所以不能對再生能源寄託太高期望。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