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安倍訪美 中國媒體假裝慶幸什麼?

【新唐人2013年2月27日訊】2013年2月21至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遠在地球背面的中國政府,成為最大看客,密切盯梢日美首腦的一言一行。

安倍結束訪美後,中國媒體(準確而言,都是中共官方媒體)和御用學者紛紛發表言論,譏諷安倍訪美失敗,「在釣魚島問題上未能如願」,「未能獲得美國的明確支持」,日美首腦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表明「美國支持安倍的熱情並沒有東京希望的那樣高」,美國「給日本潑了一大盆冷水」,安倍之行「在刻意低調的尷尬中結束」,「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中共還故意把安倍三天的訪美行程譏諷為「一日遊」。

為了佐證這些言論,中共還炫耀「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吹噓,美中關係足以壓倒美日關係。就像一個暴發戶,動輒當街一站,大拍胸脯:「老子有錢,你們能怎麼的?」

反觀日本媒體,對安倍訪美,大多一片讚揚和肯定。他們普遍認為,安倍之行,「修復了日美關係」,「鞏固了日美同盟」,並加快了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步伐。民調顯示,安倍訪美歸國後,日本民眾對他的支持率又上漲了5個百分點,達到69.6%,創下近年日本政治人物支持率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也有媒體作出更為審慎的分析,比如《朝日新聞》,就發表社論說:「日美首腦對中國有溫差;美國不願捲入中日紛爭的聲音不小。」,社論呼籲安倍「不要以冷戰態度來敵視中國,應該更具戰略眼光。」考慮到《朝日新聞》屬於親中媒體,這樣的言論不足為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射中日對照,日本有親中媒體,中國有親日媒體嗎?日本有呼籲政府冷靜的聲音,中國有嗎?中日兩國文明程度的落差,由此可見一斑。

中共所謂「中美兩國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擔心」,純屬扯淡!因為,二戰結束已近70年,日本作為一個成熟民主國家的歷史,也已近70年,早已是世界和平力量、亞洲文明樣板;而中國,依然深陷專制泥潭和冷戰形態。若論軍國主義,如要亞洲國家表態,多數會指稱,今日軍國主義,不在日本,而在中國;絕非東京,而是北京。如要談美國擔心,只會擔心中共,絕不擔心日本。

就連一貫親中的前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近日都指出:「中國正在恃強欺負鄰國。」「中國告訴我們,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但當我們做的事惹其不高興時,他們就會說你讓13億人民不高興了。」李光耀質疑:「工業化的強大的中國,會不會像美國自1945年以來那樣善意呢?」(指二戰後,獲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國,善待世界,不僅從不恃強凌弱,而且總是扶助弱小、抗擊獨裁、張揚平等與民主價值,維護世界和平。)前些年,李光耀疾呼美國:「重返亞洲,制衡中國。」

回頭再說美日中關係。就在中日兩國媒體對安倍訪美的不同解讀下,美國的立場到底如何?美日首腦會談時,奧巴馬說:「我想我可以滿懷信心地宣告,兩國聯盟中的信任和紐帶又回來了。」這句話指的是,美日關係曾因日本民主黨政府要求駐日美軍搬遷基地而鬧得不歡,如今重獲修補。

中國媒體避而不提的,還有,奧巴馬延長了與安倍的首腦會談,達1小時45分鐘,並臨時增加午餐會,副總統拜登也被臨時邀請加入。這次會談的內容,大部分沒有公開。一項重要的成果是,奧巴馬與安倍將積極配合,推動日本參與亞太地區民主國家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協定(TPP)的談判,此舉,將在經濟戰略上,對中共構成牽制和圍堵。

安倍訪美,中共期待或者擔心美國表態什麼呢?莫非是在釣魚島爭端上,美國宣示與日本聯手,對抗中共,並不惜一戰?華盛頓即便這麼想,也不會這麼說。美國並不打算用言語來刺激中共。中國媒體故意忽視奧巴馬如下含蓄表態:「日本是美國最緊密的盟友之一,美日聯盟是地區安全的核心基礎,也是美國對太平洋地區諸多政策的核心基礎。」

事實上,自奧巴馬一上任,就大幅調整了美國國策,從全面出擊轉為全面收縮,遇事主要以和平手段解決;從單邊主義回歸多邊主義,針對國際突發事態,多借助聯合國、北約、盟國等機制共同應付;從戰爭狀態轉向非戰爭狀態,相繼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用中國術語來說,這一時期,是美國休養生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的時期。而且,不要忘了,奧巴馬一上任,就意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在此光環下,奧巴馬必定盡力約束美國,克制,隱忍,不輕動干戈,而力保和平。

安倍訪美,中共輿論為美國沒有為中日釣魚島爭端明確表態而假裝慶幸、假裝歡呼雀躍,固然是自我打氣,做樣子給國內老百姓看,但也證明,中共對美國的奢望之重,挾洋自重,遠超外界預期。

人們不會因此被轉移視線:眼下,針對中共的網絡攻擊和網絡竊密,美國正對中共著惱,網絡入侵、網絡戰爭、網絡冷戰等詞彙,充溢美國媒體;針對中共的制裁與報復,也是當下美國朝野熱烈討論的話題。

美中關係由此陷入新一輪嚴重危機。當此之際,中共媒體和御用學者,竟忙於挖掘美日關係的「縫隙」,以至於搜腸刮肚、誇大其辭;何不正視美中關係的岌岌可危?畢竟,本質上,美日關係,是同盟關係,如有所分歧,實屬尋常而次要;美中關係,是敵對關係,即便有利益上的互需,兩國戰略對抗,才是主軸。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