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人工晶型孔洞超越天然

【新唐人2013年02月26日訊】(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6日電)國科會今天發表由清大化學系教授王素蘭帶領的研究團隊有關晶型奈米孔洞材料的突破性成果,是全球首度以人工合成、超越天然界已知的最大晶型奈米孔洞。

這項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清華大學經費支持的研究成果,解開學術界長達數十年的難題,並成功於14日在Science發表標題為「Crystalline InorganicFrameworks with 56-Ring, 64-Ring and 72-Ring Channels」(具有56, 64, 72環大孔洞的結晶性無機骨架化合物)」的研究論文。

王素蘭表示,天然界存在如沸石等孔洞物質,其結構內部有0.3至0.7nm (奈米)大小的孔洞,可容許小分子進出,具有離子交換、氣體吸附/分離等性質。

她指出,對物質科學家來說,發展可以調控孔徑大小的合成方法,是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從結構觀點,孔徑大小約可用圍繞於洞口多面體的數目(簡稱元環數)來表示。

研究團隊經過多年來努力,取得一個有效的系統合成,可連續產生超大孔道的無機骨架,具有孔洞性孔徑範圍在0.7至2.5nm之間,橫跨了微孔材料和進入中孔孔洞的範疇。

這個系統孔洞環數大小有24環、28環、40環、48環、56環、64環和72環,大大突破目前學術界僅發展到30環的紀錄;同時,這項材料經由摻雜錳就可產生白光的光致發光,可當作螢光粉材料。

研究團隊之一博士生林新堯指出,孔洞環數大可利用的空間愈多,透過洞孔修飾就可篩選不一樣的分子及運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