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頒台法文化獎

【新唐人2013年02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18日專電)中華民國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設立的「台法文化獎」,今天在法國巴黎舉行第17屆頒獎典禮,文化部長龍應台首度以部長身分主持。

本屆得獎人分別是比利時兩岸問題專家白格飛(Philippe Paquet),以及法國漢學家安必諾(Angel Pino)與何碧玉(Isabelle Rabut)夫婦。

龍應台致詞時表示,法蘭西學院從1635年正式成立以來,雖然政治多有動盪,「但是貫穿幾個世紀一直維繫一個核心的關照,就是文字、文學、文化」,來對照今天的台灣,在華文世界裡,是一個最重視文字、文學、文化的地方。

龍應台舉例,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得獎之前,所有的中文作品都在台灣獨家發行,並非偶然。

她以為,60多年來,從內戰到冷戰,台灣一直像一個走鋼索的藝人,文化就是台灣賴以生存的平衡棒。

龍應台表示,台灣開展出一個貨真價實的公民社會,台灣文化在華人世界裡孕育出一個獨有的特質,那就是,傳統中華文化和民主的現代價值在台灣找到最好的銜接和融合。

所以,今天頒台法文化獎的內在歷史意義,龍應台以為,是對文字的執著、對文學的真誠、對文化的信仰,還有對某些核心價值的追求,「重要的歷史意義的綿延不絕,老樹新生」。

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達可士(Xavier Darcos)向「玩美詮釋女性、作家及文化部長三合一角色」的龍應台,介紹了於台法文化獎設立宗旨,就是在鼓勵有心人士共同投入,讓法國及歐洲對台灣及其文化有更多的認識、更深刻的理解。

他指出,一個文化要獲得認同,就必須要有能見度。然而,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及台法文化獎基金會相繼成立以前,台灣文化在歐洲的情況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如今,「可以感到高興的是,17年來,總算撥雲見日」。

他強調,台法文化獎基金會獎勵的就是這些文化媒介及推手,拿出實力,讓歐洲見識到台灣的多重面貌,這正是每年台法評審委員會遴選桂冠得主的唯一標準。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