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賣官鬻爵的價格與動態定價

【新唐人2013年2月6日訊】中共官員的買官和賣官,隨著買賣被曝光的事例越來越多,賣官的「價位」和「行情」也開始形成體系,成為市場上的流行價和參考價,這也為人們探究中共的特權究竟有多少油水,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參考。以前,海內外人士看中共內部的內鬥,多少有些摸不到門道,想著他們是否真的值得去那麼你死我活的惡鬥呢?就為著一個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或者總理級以及以上的官位?這些位置究竟有多少好處、多少特權,它究竟有多麼值錢呢?

賣官鬻爵當然讓百姓深惡痛絕,但賣官鬻爵的一個「好處」,就是把特權的「權益」數量化、金錢化、價格化,可以讓人們去瞭解,去比較,去研究特權的本質。有錢的人或者肯花錢的人,可以去買官;沒有錢的人,可以知道這個位置上的貪官,會在任期內撈到多少權益。再者,如果中共官員官位的價格越來越低,說明社會資訊的透明讓貪官越來越無利可圖;而如果中共官員官位的價格越來越高,則說明特權的壟斷越來越有利潤,特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兩極分化、官逼民反的結局也會越來越近。

中共官員的官價

兩年前,一份公佈出來的賣官「指導價格」說,中共的縣委書記是200萬人民幣,縣長是120萬,縣委副書記是60萬,而副縣長是50萬。很發人深省的是,縣公安局長的價錢是150萬,比縣長還高,僅次於縣委書記。這說明在中共的罪惡體制下,掌握司法的權力之後,可以有多少貪贓枉法的事情在幕後進行,黑幕的交易又有多麼的慘烈。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劉卓志賣官,64萬元就可以當上市委書記。中共茂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育英,賣了57頂官帽,賺了1700萬,平均每頂30萬。中共山西省長治市委常委王虎林,賣出430頂官帽。中共陝西商州市商州區委書記張改萍5年時間賣了官帽27頂,中共安徽定遠縣委書記陳兆豐先後賣出110頂官帽。

山西一個中共的副處級幹部想提職為正處級,希望出價180萬元人民幣實現目標。他甚至預付了9萬元的「先期活動」經費。雖然後來事情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如果這個副處級幹部的出價是「合乎」市場行情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從副處到正處,其「價值」是普通中國民眾大約90年的薪資。

中共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定遠縣縣委書記陳兆豐,賣出官帽110頂,價格平均1萬多元,賣官收入超過150萬元。相比之下,中共政協委員5萬,人大代表10萬的明碼標價,也正好說明了人大和政協的花瓶地位之輕,和在體制內毫無份量的地位。

從「高端市場」的行情看,中共貪官許宗衡公開列出的賣官標價,是區正職不低於1000萬,大集團正職不低於800萬,一般的局長在500萬到600萬之間。香港媒體披露了中共政治局級別的買官內幕。官至正部級的鐵道部長劉志軍準備花錢買副總理(政治局委員)級別的職位,要向政治局常委行賄,每個常委1000萬,如果買已經退位的江澤民「開口」,則以3000萬元為起步。

歷史上的賣官鬻爵

學者們說,中國官場賣官鬻爵的歷史,從秦漢時代開始,清朝時達到鼎盛。但目前看來,清朝的頂峰還只是一個前奏,其登峰造極,在當今社會。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始皇時因為飛蝗成災,秦皇下詔出售爵位。老百姓上繳粟一千石,就可以拜爵位一級。會考據的推算說,「粟千石」是600石小米,相當於目前的20~30噸糧食,也就是10~12萬元人民幣。這是購買秦朝最低官職的價錢,買最高的官爵,則需要200~300萬元人民幣。更深入的推算表明,按如果要買秦朝的三公的侯爵,若想收回投資的成本,需要10年的時間。

秦代賣官用糧食作價,還有救濟飢民的意思。漢代的賣官,就赤裸裸的是直接收錢了。當時的價格是最低一級17萬銅錢,最高爵位(第八級「樂卿」)是31萬銅錢。當時,一萬銅錢值一斤黃金。所以,按今天的黃金價格算,漢代賣官的價錢是人民幣15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之間。

如此看來,紅朝的賣官鬻爵,在規模上超越古人,在價格上隨機浮動,在價位上也絕無僅有。

動態定價和賣官的後果

談及價格的浮動,就不能不談到「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它目前在各國商業界也普遍流行。今年聖誕節的購物季,許多人沒有注意到,在零售業歷史上第一次,網路零售商以極快的速度在隨時變更商品的價錢。美國西雅圖一家管理自動定價系統的公司叫「Mercent」,它的總裁告訴《時代週刊》,網上更改價錢最快的公司,每10~15分鐘就更改一次價錢。這也是為什麼它叫做「動態定價」的原因。

當然,動態定價人們並不陌生,美國的航空公司從1980年代開始,就採取了靈活的動態定價系統。那些航空公司成功的把空座位的風險,轉移到了航空旅客的身上,其交換條件是給旅客一點折價。其中的奧祕是,對那些必須飛行的旅客來說,只要你願意多付點錢,也許是兩倍於你的鄰座的價錢,就永遠不用擔心沒有座位。有的人得,有的人失。後來呢,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都開始採用這樣一個方法。

再後來,球隊、劇院、高爾夫球場,所有這些具有「隨時間消逝的庫存」的企業,後來都在運用這一策略。因為對球隊、劇院和高爾夫球場來說,如果比賽開始、演出開始、時間過去,而他們還有空餘的座位,那這部分收入就永遠失去了。美國零售業原本有一個「製造商的建議零售價」(MSRP),現在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不理會這個價格了,而是定一個底價,而讓實際價格按動態定價的軟件程序自發調節。

有人說,賣官鬻爵古今中外都有,外國人也買官賣官,這的確如此。法國從路易十五時代開始大量增加軍事開支,政府債臺高築,財政無法承擔,為支付到期的債款和利息,政府除了舉借新債,也盛行賣官。貴族頭銜可以買賣,並且封爵的價錢越來越高。從1700年到1789年,法國就增加了5萬新的貴族。俄國人也擅長賣官,前蘇聯的賣官也非常盛行。但有一點,大肆賣官不久,價錢也越來越高時,所有這些王朝就都一個個覆亡了。

文章來源:《新紀元週刊》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