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2013 維憲歟?違憲歟?

【新唐人2013年2月3日訊】剛進入2013年就轟動海內外的兩件大事——南方的《南方週末》新年獻詞被篡改和北方的《炎黃春秋》網站被封殺,似乎預示著2013年中國社會將要面臨的發展脈絡。現在,南北方的事件均告落幕。但這兩個事件所引發的問題,卻「實在令人深思」(借用《環球時報》7日社論的半個標題)。

(一)十八大後的第一輪博弈

兩個事件雖然沒有什麼聯繫,互不相干,但本質上卻是一致的,都是自由民主和封建專制的矛盾和鬥爭在當前這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表現。

中共十八大產生的新領導結構,曾經使許多關切祖國命運的中華兒女感到失望。但是,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等一個多月來的所言所行,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他們對改革、反貪、憲政和法治的強調,對八項規定的模範遵守,等等,又喚起了人們新的希望和期待。與此同時,也加強了反改革勢力的危機感。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一直存在著改革與反改革的矛盾與鬥爭。改革者主張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以市場經濟取代壟斷經濟,以民主法治取代專制統治,實現文化的自由化多元化,社會的平等化公正化;反改革勢力則為了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和專制特權,利用甚至濫用他們手中的政治權力,竭力抵制和阻撓這個符合於歷史規律的改革趨勢。所以,改革和反改革的矛盾與鬥爭,實際上是自由民主和封建專制的矛盾與鬥爭的歷史新形式。

南方週末》新年獻詞被偷換的事件,既是中共宣傳部門近幾年來推行文化專制主義的變本加厲,也是反改革勢力在十八大後新形勢下對改革和法治的試探性挑戰。它激起了社會各界的憤慨和抗議,聲援南周和討伐庹震者,風起云湧,形成為一次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群眾民主運動。這個運動,就其本質來說,是自由民主力量和封建專制勢力在中共十八大後的第一輪博弈。

這次博弈發生在宣傳文化領域,決不是偶然的。長期以來,文化和政法兩大領域都為反改革反民主的權貴集團所盤踞。他們憑藉強權暴力,踐踏憲法,剝奪公民的自由權利,殘害無辜的老百姓,受到廣大民眾的唾罵。薄熙來事件出現後,政法部門的大量黑幕和罪惡被曝光,「第二中央」風光不再,權威有所削弱,十八大後更是權歸中央,異動不易。宣傳文化領域則大不相同,反改革反民主的專制勢力十八大後盤踞如故,他們的思維格調和行為方式絲毫也沒有改變。一個多月的觀察,使他們感受到改革和法治的推進步伐,意識到他們的既得利益將會受到損害的前景。他們需要有所動作,以遏止這個發展趨勢。這是挑起這次博弈的大背景。

《南方週末》和《炎黃春秋》成為這次對抗和博弈的場所,更非偶然。由於這兩家報刊堅持講真話,比較貼近社會需要,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卻有損於權貴集團的利益。所以,把持宣傳大權的勢力幾年來處心積慮要拔除這兩枚眼中之釘。近幾年來,有關領導部門多次申斥《炎黃春秋》違規操作,甚至還要攫取這個雜誌的人事權、稿件終審權,被辦刊方婉拒。《炎黃春秋》屬於民辦性質,辦刊以來,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要一個人,加上一些特殊的歷史淵源,至今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這一次試探性的挑戰,很快解困,轉危為安。《南方週末》卻不同,它是中共廣東省委直屬的南方報業集團的子報,不得不聽命於省委宣傳部。自從創辦以來,它聚集了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風虎云龍,各顯神通,把週報辦得有聲有色,燦爛輝煌,在海內外贏得了良好的信譽,成為報界的一面旗幟。同時也觸犯了甚至激怒了中樞的某些當政者,十來年裡,他們多次撤換週報的領導層,開革有膽有識的編輯記者。週報雖然元氣大傷,卻由於「關注民生,彰顯愛心,維護正義,堅守良知」的辦報理念已成傳統,員工在辦報實踐中堅持不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繼續保持了原有的風格,以致仍然不能見容於當政者。

有些文章指出,庹震去年5月從北京空降到廣州,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收伏南方報系下面的幾個子報,把它們改變成為馴服的輿論工具。一年多來,南周等報遭受著嚴酷的管制,每期選題,都要上報省委宣傳部,按批准選題採寫的重要報導和評論,還要送省委宣傳部審閱通過才能發表。去年7月南周編定關於北京水災的報導和特寫,半夜付印時才通知要大改,無奈只好撤去4個版面。有一次已經開印,中途接到通知要撤稿,已經印好的十多萬份全部作廢。週報去年共出52期,被撤消或修改的文章報導達1034篇,多麼驚人!管制到如此嚴酷的程度,已經遠遠不是什麼「黨的領導」了,這是對南周員工的智能和勞動的蔑視,對編輯記者的尊嚴和人格的污辱。積壓在他們心頭的怒火,早就不可遏止了。庹震的倒行逆施,點燃了抗爭的引信。這是此次博弈的小背景。

(二)博弈的幾點特徵

回顧這場博弈,大體上有這樣幾個特點:

1、博弈的每一個回合都是當政的文化專制主義者主動挑起的,南周員工及他們的支持者只是在專制勢力的公然挑釁面前起而抗爭。從庹震越俎代庖,到南周領導人6日迫於壓力在官網上發佈掩蓋事實的聲明,從中宣部下達三點指示,重彈境外敵對勢力的老調,到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親臨《新京報》社,強迫他們轉載《環球時報》7日社論。正是這幾招赤裸裸地剝奪新聞自由、欺騙廣大民眾的專制功法,才不斷激起南周員工和大量網民的反感和抗議,使這個個案上升為群眾性的爭取新聞自由思想、自由的社會民主運動。

2、這是一場雙方實力懸殊、卻又各擅勝場的博弈。進攻一方掌握著全部政治權力,以志在必得的雷霆萬鈞之勢,凌駕於南周和《新京報》。而被壓迫的兩報卻只能回應以無力的抗議,支持他們的網友也無能改變這個局面。強弱勢異,無可奈何。但另一方面,弱者一方卻據有著正義、道德、公理的優勢,有著憲法第三十五條的言論出版自由的後盾。博弈弱勢一方的這個強項,是他們能得到在朝改革派的援手,通過妥協而獲得一定成果的基本原因。

3、這次博弈從個別事件發展為群眾性的民主運動,表明了民間民主力量的增長。相對於前幾年的「冰點事件」和「查禁八本書」所引起的波瀾,這一次參與抗爭的民間人士,從深度、廣度來看,都超出了那兩次。除了南周和其他媒體的從業人員同聲抗爭外,許多高校學生、民間團體發表聲明,譴責官方壓制新聞自由的專制行徑,網絡上更是一片聲援和抗議之聲。從7日到9日,三天裡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抗議者到南方報業集團的門前示威,喊出了「新聞自由」的口號,這是前所未有的。它對群眾性的民主運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4、民間不同觀點的對峙,是這次博弈的又一特徵。在南方報業集團門前,9日還出現了不同觀點的示威者,這大概是多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儘管當天反南周的人數不多,充其量也不過十來個人,還不到聲援南周者的十分之一,但他們打出的標語,如「《南方週末》是漢奸媒體」等,顯示出他們的毛左派真面目。在毛左派大本營的鄭州,更亮出「鄭州人民堅決支持鎮壓《南方週末》漢奸叛亂」的大橫幅。這個事實說明,毛左派在經歷王薄事件而短期消沉之後,正在伺機而動,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毛派和權貴勢力呼應協作的趨勢。

5、博弈的結果雖然不甚理想,但同過去的類似事件相比,還是取得了可觀的成果。《炎黃春秋》網站已經恢復正常運行;《南方週末》已得到撤換領導人、取消事前審稿陋習和不秋後算賬的承諾;《新京報》以發佈消息的方式,摘要刊登了《環球時報》1月7日社評,變相拒絕轉載全文,事後也沒有受到指責。這些妥協的成果,反映了十八大後新領導人的明智和通達。

(三)維憲歟?違憲歟?

2003年一開始就出現的這場群眾性民主運動,雖然就其內容來說,主要是一場爭取思想自由、新聞自由的抗爭,但它的引爆點卻是憲政問題。《南方週末》新年獻詞的初稿題目是「愛國夢,憲政夢」,《炎黃春秋》獻詞的題目是「憲法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兩者都以憲政為主題,不同的只是,前者運用的是帶有浪漫色彩的散文格調,後者採取的是求真求實的嚴謹基調。

南北一報一刊同時關注憲政問題當然不是偶然的。習近平去年12月4日在紀念八二憲法30週年的大會上講話時一再強調實施憲法的重要意義,他說:「憲法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權威也在於實施,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憲法實施,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到新水平。」「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真正作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這些話語完全符合於廣大民眾的心聲,在他們心頭激起對落實憲法和實現法治的期望。南報北刊的新年獻詞,既是對習近平講話的擁戴和呼應,也是對社會大眾的訴求和期待的表達。本來是兩篇最簡單、最平常,而且是正面宣傳憲政和憲法的文章,不料卻引起異常的反響,帶來一場民主自由同專制壟斷的博弈,成為2013年第一波群眾性的社會民主運動浪潮。

《炎黃春秋》文章的立論基礎,是在對憲法取得共識的基礎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這是一個非常明智、非常切實的思想。

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前,社會上湧動著殷切期待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潮。十八大對這個問題作出了一定的回應,但如何落實,成為朝野共同關心的難題。人們普遍認為,要積極而穩妥地開展政治體制改革,首先要在一些重要的基本問題上取得共識。至於在什麼問題上取得共識,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各抒己見。我去年11月為「改革共識論壇」提供的論文和即席發言裡,都提出首先要對改革的性質取得共識。我認為,改革就其性質來說,是現階段民主革命的具體形式,目標是實現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文化自由化、社會平等化。這在理論上是正確的,長期目標也無可厚非,但在實踐上卻無助於推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無助於促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開展。因為在改革的性質問題上要取得共識,需要有一個相當長期的討論、交流和啟蒙的過程。而取得對憲法的共識,則是當前就可以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最佳途徑,因為憲法是現有的政治形態中能為朝野接受、最具共同語言的政治課題。一方面,現行的憲法是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另一方面,民間早就有著實施憲法的強烈呼聲和熱切期待。習近平在前述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貼切地道出了憲法和人民之間的關係。朝野對憲法的共識,使憲法成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最佳立足點。所以《炎黃春秋》的文章說:「依照憲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會有、也不應當有爭議。」

憲法是保障公民權利、規範政府行為的根本大法,政治體制應該建立在憲法所規範的基礎上。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政治體制,政治權力的運行,卻離開了憲法的規範,憲法條文的許多規定,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落實。所以,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應當是把政治體制放在憲法的軌道上。《炎黃春秋》在文章裡列舉的問題,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職權,公民的私有財產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權利和人身自由,法院的獨立審判權等等,都沒有貫徹落實,以致政治權力超越了、違背了憲法的規範。誠如文章指出:「現行的制度、政策、法令和很多政府行為,和憲法的差距十分遙遠。」所以,政治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按照憲法來規範政治權力的運行。換句話說,就是實施憲法。「雖然現行憲法並非十全十美,但只要把它落到實處,我國政治體制就會前進一大步。」

2013年新年的第一場博弈,實際上也是圍繞憲法的博弈。且不說引發博弈的南周和炎黃關於憲政和憲法的新年獻詞,就是以憲政和憲法為主題的,我們僅僅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庹震和中宣部的所作所為,違背了憲法,侵害了憲法第三十五條賦予公民的自由權利;而南周員工和聲援他們的廣大民眾,則是為了維護、爭取憲法規定的言論和出版的自由權利,所以,這也可以說是一場由於某些勢力對憲政的恐懼而引發的違憲與維憲的博弈。

中宣部作為中共中央的職能部門,除了宣傳中共的理論思想和路線方針外,還應該實施憲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為公民創造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條件,以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中宣部只有維護、保障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責任,卻沒有侵害、剝奪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權利。也就是說,在維憲和違憲之間,中宣部有維憲之責,卻無違憲之權。而在南周事件中,中宣部顛倒了它的責和權的關係,未盡維憲之責,卻濫用違憲之權,無疑應該受到必要的批評和譴責。

在南周事件中出現的違憲與維憲的博弈,進一步說明憲法在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上的重要意義。它給予我們的一個重要的啟示,一個在事實上早已存在、在觀念上卻是全新的認識:違憲還是維憲,是改革與反改革的矛盾與鬥爭的重要體現,它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整個過程中,都將展現它的意義和價值。

維憲還是違憲?繼新年肇始的第一次博弈之後,它有可能同反腐敗一起,成為貫串2013年全年的社會矛盾與鬥爭的重要形式,成為各個領域改革與反改革的矛盾與鬥爭的焦點。當矛盾與鬥爭日趨尖銳激烈的時候,朝野官民,體制內外,都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維憲歟?違憲歟?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