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爾開希:知恥近乎勇

【新唐人2013年2月3日訊】 兩岸開放直航,近兩年又開放了陸客來台旅遊,在兩蔣時代中國提出的「通郵、通話、通匯」的舊三通早已實現之後,又實際上完成了「通航、通商、人員通行」的新三通。來到臺灣的大陸人很少有不熱愛這塊土地的,驚豔之聲可謂此起彼落。然而,如果問來台的大陸人,真正喜歡臺灣什麼,大家似乎又有點支支吾吾。

臺灣作為面積僅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島,很難有可以與中國相媲美的高山大川,壯美風光。在大陸要找出比讓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日月潭、太魯閣這樣的景點更秀美或更壯麗的景點,即使不能說多如牛毛,至少也可以說比比皆是。臺灣的美食小吃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但這吸引力對於來自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理解,而大陸遊客對於臺灣美食最多也就是吃個新鮮,就好比到了國內任何其他省份,嘗嘗每個地方的特色小吃一樣,絕對不能說臺灣的美食決定了陸客對臺灣的喜愛。

臺灣的風景吸引中國大陸遊客,更多是因為臺灣對於這些地方的維護更注重環境的和諧,更多一分人文的關懷;日月潭畔的旅館建設有嚴格的高度、景觀規劃限制,不可破壞自然風光;哪怕是修一個人行棧道,也要用暗色原木,儘量使人工的痕跡融入自然之中;人流車流的引導也秉承這樣的原則,攤販有其商機,但也經過規劃管理。反觀中國大陸,風景名勝雖多,但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面對這些自然資源的心態都可用暴殄天物來形容,就像突然獲得繼承的破落子弟,大肆揮霍不怕散盡家財。周邊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靠著這些風景名勝賺一點便宜,搶一口飯吃,在這樣心態之下的管理與維護,遑論與自然的和諧,遑論友善,簡直可以用吃沒有吃相,坐沒有坐相來形容。這還只是管理維護者的情況,大陸風景名勝地區遊客的嘈雜喧鬧乃至於各種沒有公德心的行為,常常登上媒體版面,而這些在臺灣都很少出現,其實是讓這些美景能夠依然美的重要原因。

臺灣的美食吸引中國大陸遊客,更多是因為臺灣的餐飲業多年形成的服務精神,雖然這些年臺灣也深受農業生產濫用農藥問題之擾,但其程度遠比大陸要低,在臺灣不致擔心吃到地溝油,病死肉;如果店家功能表上寫的是乳鴿,你可以安心不會吃到老鼠肉,如果店家出一盤青菜鮮嫩油綠,你可以安心不會吃到染料。店家當然是要賺錢,但店家對客人的熱情卻也同時是真誠的,你如果吃到不滿意的東西,也盡可以提出來而不必擔心拿回廚房再處理過的食物裏面會不會有店主、廚師或服務生吐的口水;旁邊也不會坐滿因為花了錢就心態驕橫而大呼小叫的客人。

大陸媒體人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他們在回到大陸,給大陸人介紹臺灣時這樣說:「臺灣最美的是臺灣的人。」甚至還有來過臺灣的博客這樣建議後來者:「到了臺灣不妨問問路,臺灣人指路的體驗絕對會是你臺灣之行的亮點。」

如果問來過臺灣的大陸人,真正喜歡臺灣什麼,我聽到最多兩種回答:一說臺灣人保留了大陸文革破壞了的中華文化;一說臺灣人有人情味。臺灣出現中華文化的歷史僅僅四百多年,就算蔣介石搬來了大陸故宮的國寶,那些古董字畫哪裡就能算是文化?大陸任何地方,只要你願意稍微深入接觸,你也會發現那裏的人都有濃厚的人情味。所謂臺灣保留了文化以及人情味其實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人為善,平等尊重。把話說得再明白一些:臺灣吸引人的地方其實就是那裏的文明。然而,這句話卻很少有人說。我可以理解,說臺灣比大陸文明,連我這個離開大陸二十多年,在臺灣生活了十六七年的人,都會覺得臉上發燒。一個崛起中的民族,自尊心很難容許自己承認,自己的國家連基本文明都輸人一截。

子曰:知恥近乎勇。讓我們從這個六七十年前還和中國大陸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卻因為政治體制的不同而產生了巨大差距的中國人社會,看到我們的未來。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