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家醫計劃 關心建立安心

【新唐人2013年01月20日訊】家庭醫師制專題3(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0日電)台北榮總與附近家醫計劃醫療群合作,讓看病到診所,檢查去醫院,說明回診所,關心讓民眾安心。

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阿明說,截至101年社區醫療群已經由24群增加到367群、參與的診所由144家增加到2361家,共包括2749名醫師、126家合作醫院,照護的民眾(會員)由6萬人增加到211萬人,約占人口11%。

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黃信彰表示,從參與家醫計劃至今,不論是參與的基層診所與醫院都有增加,讓原本只是各看各的門診的醫師,透過鄰近診所與醫院組成的社區醫療群,為社區民眾健康把關。

黃信彰說,醫師參與率逐年提高,逐漸認同家庭醫師制的概念,他覺得很感動。

他說,參與家醫計劃的社區民眾(會員)到診所看診時,醫師關心的除了是民眾健康外,同時也會多問一下其他家人的健康狀況,或是有沒有參加健康檢查等,讓民眾感受到有家庭醫師在很安心。

黃信彰說,台北榮總與北投、石牌區的5個社區醫療群合作,共同照護3萬多名會員。診所醫師也參與共同照護門診,提供給會員醫學中心的服務,若有需要在北榮進行的檢驗或檢查都可以透過轉介到北榮。

黃信彰說,這可減少患者等待掛號的時間,透過建置好的資訊平台,讓基層診所醫師也可以看到檢查結果,民眾就不需要再回到大醫院掛號、排隊及等公布結果,由診所醫師向患者進行詳細的報告說明。

若有會員因轉診或急症住院治療,會由照護該名會員的診所醫師與北榮院長提供慰問卡,讓民眾覺得窩心。

黃信彰認為過去民眾是因為不知道而「趴趴走」,沒事逛醫院,大病小病進大醫院;建立好的家醫制度,及後送和轉診平台,透過社區醫療群與民眾互動,提供正確就醫資訊,慢慢的改變民眾觀念。

黃信彰認為,政策上仍需再努力,隨二代健保上路,應落實分級醫療,小毛病讓診所看,有問題再轉到後送醫院,讓醫學中心專職急重症治療。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社區醫學部主任張震慶表示,過去曾執行一段時間不過沒有誘因後,就逐漸沒有在執行了,之前與社區診所都有互通資料庫。

衛生署前副署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李龍騰表示,家醫制可減少民眾逛醫院做一堆重複性檢查、減少無效醫療,診所與醫院間建立起的「雙向轉診」可省下不少支出。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