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立大功 台電影坎城開幕片

【新唐人2013年01月15日訊】(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特稿)坎城「導演雙週」正式公布與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合作「台北工廠」計畫,台灣電影終於以非競賽片方式,成為「導演雙週」開幕片

「要就要去最大的坎城影展!」這是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國外開發部經理王雅倫的雄心壯志,皇天不負苦心人,這個心願終於實現。

「台北工廠」的緣起,從去年坎城影展,王雅倫和在坎城影展電影工作坊(Fabrique de Cinema)擔任顧問的魏蘭絲琪 (Dominique Welinski)的相遇開始。

王雅倫希望為台灣新生代導演爭取更多國際能見度,以及本土商業市場之外的舞台。而常和各國年輕導演接觸的魏蘭絲琪則好奇想要瞭解台灣電影在1980年代以後的風貌,她對台北的印象,還停留在楊德昌和蔡明亮的電影裡。

王雅倫行銷的是1個可以真正自由創作的台北,歡迎各國導演帶著電影夢想來找靈感。

有豐富影展經驗的魏蘭絲琪覺得單單是1位導演到1個城市拍片的模式,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像「巴黎,我愛你」或是「紐約愛情故事」的類型也十分老套,必須要有新的元素。

坎城影展曲終人散,可是兩人都沒有忘記這個電影夢,「兩位導演到台北來共同創作」的概念,很快獲得共識。1部60分鐘的電影,由8位導演共同執導成4段15分鐘的短片,也慢慢成型。

下一步呢?魏蘭絲琪提議開發南美洲或「金磚四國」新的影展,王雅倫覺得,既然要去影展,當然要從最大的坎城影展開始。打通坎城的關卡,所有的影展都不是問題。

兩人一致覺得坎城的「導演雙週」單元最適合,這單元在2011年更換了新的團隊,值得一試。帶著這個計畫,她們敲開「導演雙週」的大門。

來自世界不同文化的年輕導演,以電影為彼此溝通交流的語言,在台北相會,合寫1個故事,共同拍攝1部短片。這些全新的遊戲規則,吸引「導演雙週」目光,可是,他們會如何對外宣布,王雅倫及魏蘭絲琪都沒把握。

直到官網公布後,兩人才確定「導演雙週」全力支持這個計畫,更感受到之所以可以獲得「導演雙週」信任,除了計畫本身吸引力,也歸功台灣導演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等人在國際上打下的基礎,讓大家對台灣電影還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