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無數次走進會計司胡同的那個小院

【新唐人2013年1月4日訊】你能猜一猜這位樸素到家的老人是誰嗎?

你能想像在這樣一間普通的平房裏,它的住了近40年的主人又是誰嗎?

告訴你,20年前曾經發生過一件讓全世界震驚全中國動盪的大事,相信這時,你應該就可以想到了,這裏是哪裏,是誰的家,那位白髮者又是誰了。可以說,20年前的事,就是在這裏開始並發生的。

2010年的2月27日,我來到了李昭媽媽家。耀邦叔叔的夫人李昭媽媽今年已是89歲的高齡了,頭腦依然清醒,思維依然敏捷,依然平易近人,……。靜悄悄的小客廳裏,只有老人靜靜地在看著電視。或許是我的突然到訪,讓老太太有點吃驚。她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來了啊?!我二話沒說,一步上前,緊緊地抱住了老人,來了個大大的擁抱代替了一般人的握手禮。很多年了,幾乎就是從20年前開始的,每次的見面和告別,我都是以這種方式,不管一年來幾次,也不論是否剛剛見過面。我的內心始終保持著這種衝動和激情,刻骨銘心的事怎麼可能淡忘呢?!。

看著這間幾乎沒有修飾的會客廳,純化纖的地毯,卡其布面的沙發還是耀邦叔叔生前用的那一套,既使是在大客廳裏,會見外賓也都是這樣的傢具,那台電視是剛換了沒多久的,……,轉眼20年了,始終如此。整個家裏的擺設依舊,氛圍依舊,連空氣都依舊,唯獨只有一樣,那就是常年擺放著的鮮花,堆滿了大客廳的一半空間,每次去都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景仰耀邦叔叔的人敬獻的,20年來,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鮮花上方的牆壁上,叔叔的那雙眼睛靜靜地注視著你,應該有話想說吧……。

談到我妹老五剛從臺灣旅遊回來的感受,她說6個字即可括之:「真是一個寶島」。老太太問我怎麼講,我說,山水風光極美、臺北故宮文物超精、小吃與水果好吃的不得了,外加從空中到落地,從景點到賓館的服務好的不行。順此勢我又說,「您今年也到香港和臺灣走一走吧」,她笑而不答,我說「這是替耀邦叔叔了那個看看大好河山的心願啊」,兒媳小平說,不會批的……。

老三德華哥興沖沖地進來了,手中有兩本香港剛出版的回憶耀邦叔叔的新書,其中一本《衝破思想的牢籠》,講的是叔叔主管中宣部那段時間的事兒,我相信會有好看的內容,因為但凡只講官話套話的書籍放國內出版就可以了,完全不必捨近求遠、舍廉求貴。

趁著老人在看一位畫家剛剛送來的畫冊之際,我拍了幾張照片,沒有設計甚至也都沒有告知老人,就按下了快門。因為沒有旁人,我只好放棄了與李昭媽媽合影的念頭。這位女畫家姓趙,半路出家但已頗有成就,她的潑墨作品曾被作為國禮跨出國門。我拿起翻看,與老太太交流說:「我看不懂現代派,不明白是表達啥意思呢。咱只能算是個土包子了」。老太太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也一樣,沒看懂。咱倆兒是兩個土包子!」於是,李昭媽媽和我一起,在小客廳裏放聲大笑,哈哈。說明一點,這時屋裏只有我們倆人,所以我才有些肆無忌憚。

20年過去了,中國人現在的精神面貌和內心深處都有了很多很深的變化。眼下可以告慰叔叔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愚昧,跨出了井口,今天中國老百姓追求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響往安定富裕的生活的願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從孫志剛之死導致廢除《收容法》,從重慶釘子戶唐福珍開始加快修改《搬遷法》,……。儘管這種變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很慢,但站在2000多年如此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看中國,稱其「日新月異」應不為過。當然,叔叔是先驅,像譚嗣同一樣視個人生死不顧;叔叔是推手,身體力行,敢想敢拼;叔叔是思想的先行者,在中國走向進步與文明的進程中點燃了一盞燈。

李昭媽媽要留我吃晚飯,好幾個小時老人都沒休息,我怎能忍心。從家裏出來,我對自已說,拿破崙曾預言,中國是個沒有醒來的獅子。但我大膽補上半句,只要有一個好制度,世界就沒必要怕這頭獅子。相反,沒有一個好制度的話,害怕這頭獅子的應該是統治者,因為他們將首當其衝,我堅信。

寫於2010年2月28日元宵之日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