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們會喪失精神世界的感受力?

【新唐人2012年12月26日訊】如果外國人想和中國人討論究竟「什麼更有價值」?就會發現非常的艱難,因為討論「什麼更有價值」的前提是:有幾個有價值的物件可供排序,如果對方觀念裏只有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你如何討論排序問題?

在我們的觀念中,價值就是金錢、金錢就是價值!兩者幾乎完全相等,因為我們實在想不出來除了錢以外還有什麼東西能有價值?在形成金錢觀念之前,小孩會認為很多東西都有價值,比如遊戲、玩耍、友情、爸爸媽媽的擁抱、聽故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很有價值的事。但是他們不停的被教育「這些東西都是不重要的,都是可以且應該被犧牲的,只有分數和將來的搞收入才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於是,隨著他們在中國的環境中長大,所有這些曾經有價值的事情都變得沒有價值了,最後他們唯一能體驗到的價值就是金錢!至少,金錢可以買到商品和服務,這是身體可以經驗到的真實,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精神層面的體驗能力和體驗欲望,都消失了!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會發現,小孩真心喜歡的東西比如:友愛、親情、遊戲、玩耍,都屬於精神世界享受的東西,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反而就無法再通過精神世界享受到這些東西價值了!這些東西並沒有改變,改變只是我們的自己!我們變得沒有精神體驗的能力,所有來自精神世界的享受對我們來說「都已不再可能」,因此它們也變得毫無價值。我們只剩下生存恐懼和口腹之欲、我們只能體驗到消化道的價值。

這種情感的喪失,是人類長大後的必然結果嗎?並不是這樣,在絕大部分的文化裏,隨著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更加的強大,他們的感受力、創造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日漸成熟。我們看歷史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偉大的學者、科學家、藝術家都是在中年以後搞出了重大的成果!創造力和想像力並不是孩童的專利,對關愛、平等的信仰也不是幼稚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生長,精神感受力全面喪失,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特有的現象。在中國,純真只存在於小學以下;對真理的追問,只存在於中學以下;對愛情的相信,只存在於大學以內。而那些在其他文化中最年富力強、最具思考力和創造力的中年精英,在中國幾乎都是聲色犬馬、酒囊飯帶的代名詞。為什麼我們文化選拔出的所謂「精英」,在思考、體驗和創造能力上會出現一種明顯的逆生長?我們的教育和文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如此下去,我們還如何與其他文明進行競爭?

中國的教育,對孩子的天賦理性和真實情感進行全面的圍堵和扼殺,中國的孩子如果想在中國的教育中獲得一張文憑,就必須交出獨立思考的權利和真實情感體驗的權力。這樣的後果就是,只要是從中國學校畢業的人,都不再擁有在精神世界進行體驗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對我們來說,「最有價值、更有價值」的排序變得無法理解。我們只知道金錢是唯一 「有價值的」,而無法理解精神世界體驗的愛情、舒適、友愛是有價值的,在金錢面前,這些東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遺憾的是,金錢帶來的價值感僅限於感官滿足,如果金錢的使用不能夠被精神體驗到,就無法成為人可以享受的財富,僅是生理滿足的放大,並不能提供人生的意義!人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只能來自是精神世界的滿足。而喪失了精神體驗能力的我們,只有不斷的放大我們生理需求,來補償我們精神層面的渴求!但這樣的補償永遠不可成功,虛空的「精英」最終都陷入到了焦慮之中,因為精神的需求最終只能有來自世界的內容來滿足。因此,重建精神家園、恢復我們真實情感和天賦的理性,是當下中國人面臨的最為急切的任務。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