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習李的三大經濟難題

【新唐人2012年12月10日訊】(新唐人記者劉璇綜合報導)中共「十八大」結束,中國將開啟習李時代。此時的中國轉型期矛盾積聚,社會衝突隨時可能爆發。與此相伴的是,中國增長模式遇到挑戰,被迫進行結構調整與增長模式轉型。經濟轉型是經濟資源重新配置過程,將改變政府主導經濟的模式,也意味著利益格局面臨重新調整,瑞士銀行財富管理研究部亞太區主管浦永瀨香港媒體發表文章稱,就目前的形式,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將面臨著三大經濟難題的挑戰。

12月10日,浦永瀨在香港《信報》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國共產黨面臨的現實極具挑戰性。一個是,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特別是老年人撫養比率,即65歲及以上人口與15歲至64歲人口之比,在過去60年一直保持約10%的水準,到2010年只是小幅上升至約13%。與美國、法國和日本的這一比例分別為22%、28%和38%形成鮮明對比。由此使得中國享有較高的儲蓄率或資本供給。但是,由於2015年將開啟高齡化時代,此種「人口紅利」將很快消失殆盡,從而導致儲蓄率快速下降。

再一個就是:中國的消費模式是扭曲的。在中國文化裏,房產與食品和服裝等同被列為基本必需品,而不是將其視為可能獲取財務收益的一項投資。持續上漲的房價迫使人們儲蓄資金,以便有能力購買房產,從而導致對其他日常消費品的擠出效應。

第三個是,當前中國貧富懸殊的情況非常嚴重,極少數人控管大部分財富,而絕大多數人只有極為有限的儲蓄,這使得改善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問題勢在必行。

《21CN財經綜合》文章指,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式不容樂觀,股市低迷,房價高企不小,民企經營環境惡化。未來幾年,如何在調結構的同時穩增長,是新一屆領導人最緊急且棘手的任務。

房地產繁榮走到盡頭

《搜狐財經》隨著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城市,房地產投資激增。地方政府向開發商出售了大片土地。但現在,以大幅信貸擴張為背景的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城市的天際線上到處是未完工的建築,過去的投資導致房地產供應過剩。

隨著工廠、道路和橋樑等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的趨於飽和,這種投資的盈利能力也開始衰退,打擊了企業借款和銀行放貸的意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經濟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1世紀初的接近90%下降到2011年的60%左右。

中國宏觀經濟研討會顯示,政府無力緩和出口疲軟的局面,出於對政府債務增加和房價飆升的擔憂,刺激政策的操作空間進一步壓縮。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