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美國法律如何對待政治公眾人物的隱私?

【新唐人2012年11月27日訊】最近,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被他人偷拍於五年前的不雅視頻曝光,據說在63小時後就被免職。因為雷的事情牽涉到薄熙來2007年予以袒護,不雅視頻的女主角亦被抓捕。由於有此背景,這次「反腐」引發了多重激辯,其中的辨題之一就是保護隱私與反腐敗何者更重要?

提出這個議題的人有不少,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騰訊微博上一個較有名的博主,他本人也在媒體任職,平時思想開放。而反對保護隱私重於反腐說的人則認為,中國官場太墮落,腐敗時按中國特色,保護隱私時按美國標準。

反腐與保護隱私何者重要這一說法,在廣西來賓市煙草局局長韓峰情色日記網絡曝光後就有人提出;「保護政治公眾人物隱私按美國標準」這一說法,更是對美國相關法律的誤解,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專門就此做一解析。

美國是最早從法律上對隱私權進行保護的國家,對隱私權保護也最為完善,但就在這個國家,十多年前,曾發生過前總統克林頓因與白宮實習生之間的「拉鏈門」事件,成了當時轟動世界的公案;在雷政富不雅視頻流傳之前不久的11月中旬,美國中情局局長(CIA)局長大衛·H·彼得雷烏斯(David H. Petraeus)因其婚外情曝光而辭職。

克林頓總統的事純係私情,中情局局長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也只涉及到私情,均與國家安全無關;也沒有當事人假公濟私、利用公權為情人及其關係人謀利等類情節。既然純屬私情,為什麼在保護隱私方面堪稱最典範的美國,這兩位大人物的隱私,居然被大曝特曝,得不到美國法律的任何保護?

還有一件事情也會引起國人驚疑:今年3月4日,美國暢銷色情雜誌《好色客》老闆拉里·弗林特在《華盛頓郵報》刊登一整版大幅廣告,徵集美國高級官員私生活不檢點或貪污腐敗的證據。弗林特稱將為舉報人保密,如果他們提供的信息經證實後得以刊登在《好色客》上,將可得到最高100萬美元的獎金——這位老闆要為雜誌賺眼球,但他絕對不會為刊登一則侵犯隱私的消息而惹上官司。這是因為,政治人物的隱私在美國,遠比普通人受到的保護要少得多。

美國法律史上,「隱私權」概念最早出現於1890年《哈佛法學評論》上一篇「論隱私權」的文章,作者是Samuel D. Warren和Louis D. Brandeis。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與實踐,《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二版)確認隱私權為一種獨立的權利,並規定了侵害隱私權的四種類型:不合理地侵入他人的隱私;竊用他人的姓名或肖像;不合理地公開他人的私生活;公開他人的不實形象。至20世紀60年代,隱私權逐漸成為一種憲法上的權利。當時,在美國司法實踐中,公眾人物(Public figure)的隱私權與普通人的隱私權之間應該如何區分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公眾人物」作為一個法律術語最早出現於美國誹謗法。196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布倫南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一案的判詞中,首次提出了公共官員(Public Official)這一概念。他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闡述了判決理由:「公共官員的問題辯論應當是無拘束、熱烈和完全公開的,可以對政府和公共官員進行猛烈、辛辣、令人不快的尖銳攻擊。」

該案的核心是闡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主要內容——表達自由,但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最高法院於此開始引導美國人注意公共官員的特殊身份,這是「公眾人物」這一概念形成的基礎。1967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柯蒂斯出版公司訴巴茨案」與「聯合公司訴沃克案」中提出「公眾人物」這一概念,並且在其後的一系列判例中逐步確立了關於「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反向傾斜保護機制,在隱私權制度中確立了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特別保護這一法律制度。

在美國法律中,政治家、官員屬於三類公眾人物當中的「完全目的的公眾人物」(public figure for all purposes)。由於他們的地位使其擁有極大的權力和社會影響,其活動和言行都關係到公眾的知情權問題,因此對他們的隱私應當作必要的限制。

美國對待政治公眾人物隱私權實行弱保護的理由可簡括如下:政治家與官員對社會具有管理職責,其個人隱私與最重要的公眾利益——政治生活發生聯繫,因而屬於政治的一部分,其私人信息納入公眾知情權範圍;其道德修養與其健康狀況決定其能否正確及時地解決公眾的問題;個人財產狀況說明其是否清廉,值得信賴。這類人物的道德和性格上的缺陷,是對公眾和國家利益的潛在威脅。法律如果保護公眾人物的所謂隱私權,實際上等於主動放棄了對公眾利益的有效保護。

採取公眾知情權高於政治人物隱私權,並不意味著可以對政治公眾人物隨意侮辱、譭謗。1964年,美國最高法院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確立了「真實惡意原則」,政治公眾人物因新聞報導中的內容有失實的部分可提出誹謗起訴,但必須證明媒體的報導存在「真實惡意」,並且還需證明自己的實際利益因為這一部分失實的內容還確實受到了傷害。

綜上所述,可以說,中國國內一些人認為雷政富的不雅視頻屬個人隱私,應予保護完全是錯誤理解。保護這種違背公德的所謂「隱私」,其實就是保護腐敗。這類吃喝嫖賭、劣跡斑斑的人充斥著中國官場,是導致今天中國政治糜爛與政府對中國人基本權利的巨大傷害的重要原因。

現階段,在保護隱私權上中國面臨的真正的問題是:平民百姓的隱私權幾乎處於不受保護的狀態,而對官員的隱私保護過度,甚至被隨意列入「國家機密」範圍。以前的兩位政治局委員陳希同與陳良宇,包括今年的谷開來、王立軍案,都沒有公開審判,司法過程屬於黑箱作業,禁止新聞媒體追蹤報導,公眾根本沒有知情權可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認為雷政富這類完全違背公職人員道德、牽涉到權色交易的不雅視頻屬於隱私,應予保護,就等於宣示保護腐敗。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