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中央辦公廳 溫家寶如何成為主任?

【新唐人2012年11月26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身處中南海,是處理中共核心機密的地方,而辦公廳主任位高權重素有「大內總管」之稱。但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如何運轉卻鮮為人知。《老人報》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其中的秘密。

十八大前,9月1日栗戰書被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而如果從中共建政后楊尚昆擔任中辦主任開始算起,栗戰書是中辦第11位主任。前十位分別是:楊尚昆、汪東興、姚依林、胡啟立、喬石、王兆國、溫家寶、令計劃等。

中共中央辦公廳,簡稱中辦,以前曾被稱作是「中央秘書廳」,是所謂中共中央直屬工作部門之一。它的職能範圍往往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政治局的情況而變化,雖然理論上它只是一個為中共主要領導人服務的秘書、後勤機構,但由於上傳下達、貼近權力中樞,又負責中共領導人的醫療、保安、通信、檔案、日程安排等等諸多高度核心機密的日常工作,其實際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它名義上的範圍。

溫家寶如何成為中辦主任

那溫家寶是怎麼成為中辦主任的呢?

報導稱,溫家寶在1985年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之前是擔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胡耀邦選幹部不任人唯親,他很重才幹。1985年前後,他特別委託中央組織部考察幹部,主要是省部級幹部,希望物色到中央辦公廳主任的合適人選。當初的挑選標準有四個:副部級以上、年輕、學歷較高和有才能。」《時代潮》雜誌撰文介紹說。

經過幾輪篩選,那次選拔只留下三個幹部,其中之一就是溫家寶,另一個是吳邦國,當時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還有一位吉林省的高級幹部。

1986年,中央任命王兆國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而溫家寶接任王的職務,成為中共建政后第七位中辦主任。

中辦秘書 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報導還稱,中辦的秘書並不好當。《報告文學》一篇署名李欣的文章《跨代主任楊尚昆》說,楊尚昆的前一任李富春在交班時,說是找楊做了「替死鬼」。文章的作者說,辦公廳這個工作既繁雜又重要,凡中央最高決策層的重大機密、重要事務它都與聞,置身其中。事情太多,「婆婆」林立,做事往往牽動身心,唯恐哪裡會出錯。

中央辦公廳是中共中央領導人間溝通情況的方式。由於他們之間一般不直接傳送,中辦的秘書便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在中辦機要室(中辦秘書局前身)工作過的李庚奇曾回憶過上世紀50年代的中辦文電運轉:「當時,中南海西樓(中辦機要室所在地)的燈火通宵達旦,工作人員穿梭不息,因為首長之間一般不直接傳送,傳閱組成為傳送樞紐,從甲首長處取回,再送乙首長,時時掌握著文件流向。如果遇到緊急文電,更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

報導指出,武建生作為青海省委辦公廳掛職人員,於2004年5月至12月到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綜合調研處學習,參加了綜合調研處有關信息刊物的編輯和緊急信息值班等工作。他說:「秘書局的值班任務很重,工作人員一個月難得與家人團聚幾次。」特別是有「特殊的」信息服務工作時,一周每天都要睡在辦公室;在日常工作中一周睡幾天辦公室也是家常便飯。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中共怎麼加強中央辦公廳保密措施

《辦公室業務》雜誌2010年第1期發表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原副局級幹部田真的回憶文章,其中提到,中共早在進京之初,就根據新的情況,區別過去所處農村環境的簡單保密制度和辦法,制定了新的保密制度。

大原則的關鍵詞是「不」。凡與自己工作無關的秘密事項,不應過問。不應知道的秘密,就不要打聽。不該告訴別人的秘密事項,就不能告訴。受規定約束的人員,包括經常接觸機密的秘書、文書、打字、收發以及警衛人員、通訊人員等,及所有機要人員。

而中央秘書處保密制度的部分規定包括:字紙簍內的字紙,應每日清燒一次,燒時要進行檢查。特別機密和重要的廢紙,必須立即燒毀,不得放入字紙簍內等。

凡機密事項,不得用電話傳述。接電話人應先問清對方的姓名及其所屬機關,然後才能回答具體問題。夜晚送的秘密文件,應二人同行。秘密文件,不得託人順便捎帶。非辦公地區,不得接交秘密文件。

凡因工作需要,個人所記的帶秘密性的記錄,須記在專用的編注頁碼的日記本上,定為每半年清理一次。

外出時應檢查衣袋,是否夾有文件,以防丟失。在學習和辦公時間內,非因公一律不得請假。規定內容還包括,白天節假日外出,必須兩人同行,並向值班員請假,進行登記,回來銷假。晚上外出,必須兩人以上,但夜裡十二點以前必須回來。未婚或單身者,一律不準在外住宿。

遍布全國的「中辦信息直報點」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辦就陸續在基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直報體系。這是原中辦副主任白克明在2000年4月5日的中辦信息直報點座談會上披露的。綜合湖南株洲電視新聞,以及山西省地方當局的官網數據顯示,目前中辦設立在各地的信息直報點超過200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