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特稿)德國報業慘澹經營已經不是新聞,不過,在11月裡有兩家品質受肯定的全國性報紙分別宣告破產和決定收攤,難免令新聞同業感慨良深。德國新聞媒體將如何應變,備受關注。
追究導致印刷報紙業經營困難的原因,資訊數位化和網路的「免費文化」當然是重要因素。現代人獲得新聞資訊的來源日多,除了報紙,還有電視和廣播等。自從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問世,許多上班族利用通勤時間看報的習慣都改成用手機或電腦上網看新聞。
不過,德國業界分析,報紙難以經營,不只是報份銷售下滑的問題。印刷報紙的財源,並非僅靠報份訂閱費的收入,主要還是靠廣告收益。金融危機和經濟景氣低迷迫使公部門和企業在廣告支出方面大幅減縮,報紙的營收當然大打折扣。
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調查,德國報紙今年前10個月的廣告收入比起去年同期減少6%。德國報業聯盟的資料顯示,2000年報紙廣告總值占德國廣告市場29%,到了2011年卻只占20%。
已經宣布在12月7日印發最後1份報紙的「德國金融時報」是在2000年全球股市泡沫膨脹時創刊。1990年代後期,德國出現不少新興科技公司,加上股市的蓬勃,市場上需要一手且深入的財經專業資訊。德國金融時報的發行確實加強了德文財經專業新聞的陣容。
當年的投資人卻沒有料到過去10年股市泡沫的崩解、金融界的風暴和歐元區國家債務危機接踵而至,全球經濟景氣走衰。
幾年前,在美國的大報接二連三宣告倒閉之時,德國報業還慶幸能勉強維持,也都積極開始尋求以網路為基礎的經營模式。現在所有的全國性大報和雜誌都已有網路版。報社已逐漸轉型成為媒體公司。
雖然花錢買報紙的讀者少了,透過網路閱讀報社每日發出的新聞的讀者其實比以往更多。
德國雜誌出版業者聯盟(Verband Deutscher Zeitschriftenverleger)主席休澤(Stephan Scherzer)最近接受+「時代」(Die Zeit)週報專訪時指出,其實許多報紙的紙版和電子版的訂閱量加起來是超過過去僅有紙版的發行量。
他指出,一般人花在擷取新聞資訊的時間有限,所以,他們需要的是有系統、簡明扼要而且有關聯性的資訊。好的新聞報導,不論紙版還是電子版,都有讀者。
他指出,品牌是市場保證。「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付費電子版訂戶已達56萬,而且有攀升的趨勢。
德國的全國性大報,包括「世界報」(Die Welt)、「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及「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都在積極推銷可以在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閱讀的電子版新聞。
發展電子版新聞的媒體也積極尋求擴展網路廣告的策略,因為永續經營主要還是要靠廣告收益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