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氣衝擊石化 應參與供應鏈

【新唐人2012年11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7日電)美國將大量開採頁岩氣,降低進口能源,全球大型能源商已規劃在美國建置新化工廠。專家建議,台灣應進一步構思參與頁岩氣礦產供應鏈的策略,並生產差異化商品。

工研院16日舉辦論壇,探討頁岩氣發展衝擊下台灣能源和石化產業因應策略。國際知名諮詢公司 IHS Chemical專家戴夫.魏提(Dave Witte)指出,頁岩氣在美國開採的趨勢,近來已吸引全球知名能源企業參與。

包括Exxonmobil、shell、DOW、Sumitomo等都規劃在美國建置新規模化學工廠,估計2030年在美國將新投資1000億美元。

他說,以頁岩氣開發出來的乙烷、丙烷為進料生產乙烯、丙烯和下游衍生物的成本大幅降低,都衝擊全球石化業結構。而中國大陸也有頁岩氣的潛力,近來已積極與美國簽訂頁岩氣開採技術合作,甚至不惜祭出優惠補助措施鼓勵民間業者參與,可見世界各國都對頁岩氣展露高度的興趣和期待。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材化組副組長曾繁銘說,台灣的石化業是以石油腦(Naphtha)為進料生產乙烯,但頁岩氣的成本只有石油腦的一半,這對佔台灣石化業形成嚴峻挑戰。

曾繁銘表示,台灣必須要有因應之道。在能源供給方面,除了隨時掌握國際頁岩氣發展趨勢與價格波動,簽署最有利購氣合約外,政府應和國內主要應用廠商 (中油、台電 ),應進一步構思台灣參與頁岩氣礦產供應鏈的策略。

在石化產業方面,他建議,應積極投入研發生產與頁岩氣資源國家差異化的產品。由於濕頁岩氣 (wet shale gas)含有約10%到20%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可以裂解和轉換為石化上游原料,因此預期未來乙烯、丙烯和下游的大宗石化品會受到頁岩氣價格競爭。因此業者需要積極投入研發,生產與頁岩氣資源國家差異化的產品。

曾繁銘強調,預期2017年起美國發展頁岩氣的作法,將衝擊全球石化業,須要及早因應美國頁岩氣帶動石化產業的新一波成長趨勢,以及未來在大陸、中東、南美洲等以頁岩氣為進料的乙烯裂解廠的佈局;都將造成大宗石化產品競爭態勢大轉變,因此台灣廠商應就設廠地點、產品線種類、產品高值化等策略及早規劃因應,才能在下一波競爭中勝出。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