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央視們造就國人幸福生活

【新唐人2012年11月9日訊】國慶期間,央視在《新聞聯播》節目裏推出一檔新欄目,名曰:你幸福嗎?本人看過兩期之後,如鯁在喉,憋不住要饒舌兩句。

我這樣認為,在中國大陸,沒有新聞,只有宣傳。這一點,我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從來都不隱瞞。

第一,先從定位上看,黨和政府歷來都把新聞單位說成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喉舌者,只是發聲而已,傳聲筒而已,並沒有自己的大腦。在民主與法治國家,媒體沒人敢說自己是誰的喉舌,那樣是自取其辱。也許會有人說,在那樣的國家,媒體自己不說是誰的喉舌,可實質上它就是某個人、某個集團的喉舌啊。比如,美國的《華盛頓郵報》,不就是個家族企業嗎?報紙的立場不就是這個家族的立場嗎?我們暫且肯定這種說法。關鍵的問題在於,在那些國家,開設媒體是不需要門檻的,誰都可以辦報辦電臺。《華盛頓郵報》代表某個家族、集團的立場,《紐約時報》可能代表另外某個家族、集團的立場。所以,在那些國家,各種觀點異彩紛呈,哪家媒體更能反映大多數人的心聲,哪家媒體就能更好地活下去。再看中國大陸,傳統媒體全部為官辦(據未經證實的消息:九十年代初期,管理部門曾允許《中國電腦報》引進了少部分外資),所以,全國上下基本只有一種聲音,思想統一,全國山河一片紅。

第二,再從媒體自身看,民主與法治國家的媒體絕大多數是私營企業,自由競爭,優勝劣汰,賺得了錢就生存賺不了錢就關張,自生自滅。而我國,媒體是一個壟斷行業,攫取著壟斷利益。不僅如此,許多媒體還享受著政府撥款,也就是說,由百姓供養著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有一些媒體永遠不能被市場淘汰。

第三,再從對媒體的管理上看,民主與法治國家的媒體一般沒有主管單位,媒體想說啥就說啥,說錯了要吃官司。而中國,媒體都是有主管單位的,主管單位(其實,是主管單位的一把手)才是媒體的大腦。而涉及大政、敏感等話題,中共中央宣傳部的的一個電話就搞定了全國的媒體。所以,中國的新聞單位,都是黨和政府的宣傳機器。

理清了上述問題,再來分析一下央視國慶期間這檔節目的輕浮與弱智。

「你幸福嗎」這檔節目大致這樣:記者在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上來就問:你幸福嗎?大多數看到記者的架勢,大都說幸福幸福。看到一些不能按照記者意圖說話的人,記者還會高屋建瓴地引導一下:「你覺得自己能為國家做點什麼?」等等。

幸福,是一個很私人的問題。在外人看來很幸福的人,當事人自己可能會覺得自己很不幸福。一個再好的社會,也肯定會有覺得不幸福的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媒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民意調查。此類訪談,也是一種民意調查。正如是,我評價,節目雖顯幼稚,但放在一個媒體自由競爭的國度,不框外。因為,那檔電視節目裏被訪者的觀點也一定異彩紛呈,肯定會有人說自己不幸福。問題是,在我國,這檔電視節目會有很強的自我審查意識——要讓大多數人說自己幸福。反之,電視臺沒這個膽量。儘管說自己不幸福並不意味著對社會不滿。

這就是新聞與宣傳的一個區別:宣傳是可以不顧事實的。

對《新聞聯播》這檔節目,人們早有深刻認識:第一板塊說領導們很忙,第二板塊說中國人民生活很幸福,第三板塊說世界人民生活很悲慘。不過,一直以來,央視表現中國人民幸福,還都是通過畫面和「事實」來說的。現在,央視可能覺得這樣的表達太過晦澀和深奧,乾脆讓國人直說「我很幸福」。——國人越來越不會說話了,要由央視來教。

把矛頭對準央視,有失公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所有的宣傳機器,不都是如此嗎?當然,其中一些有良知的人會做一些抗爭,但終究成不了這段歷史的主流。

其實,63年來,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就是由央視這樣的宣傳機器造就的。「畝產萬斤」、「形勢一派大好,不是小好中好,而是大好」、「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 ……不同時期,會有不同時期的標準用語。但萬變不離其宗:幸福生活是共產黨給的。電視上常說的一句話是:還是共產黨好啊。

不僅僅是這63年。延安時期,一曲《東方紅》就唱出了人們的幸福生活的真諦。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這就是新聞與宣傳的又一區別:宣傳是可以重複的。
當初,國民黨也很重視宣傳工作,國民黨中央也有中宣部呢。國民黨統一全國定都南京之後,就提出了「一個政黨、一個主義 、一個領袖」的主張。只是,國民黨在大陸始終未能實現這個夙願。倒是大量的民辦報紙經常批評國民黨及時政,湧現出了魯迅、胡適等一大批民主人士。

共產黨接管大陸之後,迅速實現了國民黨的主張。關閉了民辦報紙,限制了民主人士。尚有不識時務者,五七年反右運動一掃而光。自此,中國大陸就是宣傳機器的一統天下,中國人民從此過上「幸福生活」。

回首歷史,再看看這一檔電視節目,的確很弱智,很搞笑。但是,對於一部分還在迷茫中的人們來說,也還是有一些蒙蔽的作用。

愚弄百姓——我們的宣傳機器每天都在做著這樣的事情。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