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中國戲劇

【新唐人2012年11月3日訊】這篇文章的標題用「戲劇」二字,是因為從評獎者、中國政府、再到旁觀者,目前都在上演一場戲劇,連莫言本身也得在巨大的禍福交集中克制自己的憤怒、委屈,努力演好「公眾人物」這個角色,否則可能更多的濃痰如萬箭齊發,加諸其身。

莫言獲獎的幾個看點:

北京對同一獎項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

目前北京正好受到國際社會孤立,這個諾貝爾文學獎來得正當其時。莫言獲獎後,主管文化宣傳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10月11日致信中國作家協會,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表示祝賀。李長春在賀信中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既是中國文學繁榮進步的體現,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體現。」

國內網友找出《人民日報》在高行健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後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指出當時中共是這樣看待諾貝爾文學獎:「我們要嚴防西方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和扶持」,「瑞典文學院是一貫反動,一貫敵視紅色政權,一貫敵視中國人民的徹頭徹尾的反動組織」,以此調侃中國政府的評判標準唯利是視。

中國網友對比當局前後不同的態度,寫了不少幽默段子,指出諾獎是否抽離政治因素,全由中國說了算。網友@日天銅巨人指出:「鳳凰衛視評論員說,上次諾委會頒獎給中國人(例如高行健),是插入了政治因素;而這次頒獎給中國人,是抽離了政治因素——邪惡的資本主義諾委會,你們到底想幹甚麼?難道你們不知道,像你們這樣一會兒抽一會兒插,我們全國人民很快就會高潮的嗎?」

我認為,這個獎對胡錦濤實在太重要。江澤民退位之前,在國際舞台上最大的成就是申奧與入世兩大成就;胡錦濤統治的十年,先是將奧運辦成了軍管下的運動員表演;繼而是世界工廠陷入衰落;外交上與鄰國也是衝突摩擦不斷。中宣部為胡時代定下的頌德曲調「十年輝煌」正愁沒真材實料,但在十八大召開前夕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就為十年輝煌加了一塊重大砝碼,好比是為晦氣重重的十八大「沖喜」大禮。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標準是否有變?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為何要將這個獎項授給一個具有中共黨員身分、且有中國作家協會副會長頭銜的作家?這是外界最不理解也批評最多的一點,莫言的名字通常被打上引號,其中文意涵「不說話」或者英譯Keep silence被許多國際媒體用來做雙關語,批評莫言在中國不說話的藝術。

美國之音的中國網絡觀察專欄發文主板《「莫言」藝術與毒藥》,就是借用「莫言」名字的意涵。該文諷刺地寫道:「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通常只是獎勵『有理想主義傾向』的優秀文學藝術創作,但該委員會在其上百年的歷史中一般不投身參與這樣的創作。然而,不管該委員會是蓄意還是無意,是主動還是被動,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獎結果已經構成了毫無爭議、獨步世界的文學藝術創作。」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共有七位共產黨員

很多人都在批評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將這個獎授給一個共產黨員作家是種墮落。不過,中國方面反應很快,立刻有人發表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中,包括莫言在內共有七位共產黨員。他們分別是:蘇聯共產黨員蕭洛霍夫(1965年)、智利共產黨員聶魯達(1971年)、波蘭共產黨員辛波絲卡(1996 年)、葡萄牙共產黨員若澤‧薩拉馬戈(1998年)、奧地利共產黨員耶利內克(2004年)和英國共產黨員萊辛(2007年)。

但必須指出的是,真正來自極權國家的共產黨員只有兩位,其他五位所在的共產黨只是政治信仰共同體,並未成為掌權的獨裁政黨。其中值得指出的是蘇共黨員蕭洛霍夫。蕭洛霍夫自20世紀40年代以後與蘇共黨內權勢媾合,對「持不同政見」作家抱持不友善態度,為二戰後蘇聯文藝界的高壓政策辯護,並對索忍尼辛為首的自由派作家進行批判。一些持反對立場者忍不住發難,包括索忍尼辛在內的文壇重量級人士,直指《靜靜的頓河》真正作者是當年客死異鄉的被俘白衛軍官,也就是哥薩克作家費多爾•科留科夫,蕭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蕭洛霍夫從未在頓河流域生活,根本不熟悉哥薩克的生活與習俗,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可作為佐證的是,蕭洛霍夫除了《靜靜的頓河》之外,沒有甚麼像話的作品。

莫言挨罵是在為中共買單

中國人歷來認為諾貝爾諸項獎都以追求普世價值、弘揚人權民主理念為首要考量,因此不少人認為莫言的政治態度使他不可能獲獎。當聽到莫言獲獎消息傳來之後,微博上各種言論都有,基本都是拷問其政治道德的。比如騰訊微博有一則:「人物介紹:莫言,號抄話居士,字封口,一字頌德。英文名字shut up。」

媒體人程益中對莫言挨罵的內涵倒是看得很清楚,他寫了條微博闡述他的看法:「他在替他賴以容身的體制買單,替認同他的官方意識形態付帳。債是體制和官方意識形態欠下的,並且還在不斷增添新的巨債,而民間卻根本無法追討,一追討就要挨打。這次作為體制的附庸、債務人家裡的門客,他因為陡得意外之財,可憐的債主們便一擁而上,找他討債了。」

這場戲劇已經很熱鬧,其影響還剛在中國文學界發酵,鮮花與荊棘齊飛,讚揚與批評共存,將是莫言必須面對的現實。

文章來源:《看雜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