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把精神病院當「維穩」工具是愚蠢的

【新唐人2012年10月23日訊】近日有微博爆料稱「陝西鎮安縣一農婦上訪11次被送精神病院」,網上反映強烈。微博發出不到兩個小時,鎮安縣委縣政府就做出反應,第一時間對此事展開調查核實,確認「上訪人李立芳被送精神病院」情況屬實後,責成永樂鎮迅速將李立芳接回。縣委書記、縣長當面向當事人道歉,並對相關的7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網上對李立芳的直接描述文字有限,從散碎的報導中大至有以下主題詞:事件起因「宅基地糾紛」;事件進程:「上訪討說法」;事件高潮:「11次上訪」;事件後果:「被送精神病院」;事件結局:「上網,受到相關領導的重視,相關責任人被處理。」在整個過程中,李立芳個人的形象是模糊的。

這讓我想起兩部電影中的人物。其一是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中的主人公秋菊;另一個,則是美國電影《換子疑雲》中的女主人公克裏斯汀•柯林斯。這一中一外兩個人物,構成了李立芳這個抽象新聞人物的具象寫真——前者因為一個民事糾紛,為了心中認定的「理」,無休止地通過各種途徑為被村長踢傷的丈夫討「說法」。而後者,則是因為不願接受員警讓她把另外一個孩子認作自己失蹤的孩子而草草結案,被員警按照當時的法規送到精神病院裏。這兩個改編自現實生活的電影形象,就構成了李立芳在我印象中的形象。
  
由於沒有更多的細節,我們無從知道引起這場爭鬥的原因。在鄉村,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引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矛盾事例其實挺多的。但這些矛盾,絕大多數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只需要多做些耐心細緻的工作,去紓解緩和就可以化解掉的。而從本條新聞中可以看到的是,鄉村自我化解矛盾的機制並不健全,本該化解在基層的矛盾被上交,而被「零上訪」或一票否決的維穩指標緊逼的基層幹部們,往往視上訪者為敵人,於是就有了各種維穩的手段,包括好吃好喝待著的軟截訪;包括往省城或北京信訪部門門口攔堵的硬截訪,以及把人往精神病院送的邪招,都應運而生。這體現了鄉村矛盾自我紓解體系的缺失,是畸形維穩思維下有些病態的基層社會生態。某些人錯誤地理解「維穩」,認為穩定,就是看不到矛盾,而不是解決矛盾。而看不見矛盾的辦法,就是讓將矛盾掩蓋起來,甚至送到精神病院去。而這種鋸箭杆而不根治箭傷的方法,往往埋藏著更大的危機。
  
當下,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除了漂亮的房子之外,民眾的文化設施、心理輔導和法律服務設施等軟環境,也是必須重視的。鄉村社會自我秩序的調節機能恢復,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刷新鄉村幹部們的穩定意識和法制意識以及微博時代應該謹遵的言行和行為規範,也是必須的。這是一個比修房子更嚴峻和迫切但往往卻沒引起足夠重視的系統工程!

文章來源:作者博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