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17日訊】眾所周知,中國房價之高高得離譜、高上青天,冠絕全球、天下無雙,再也沒有哪個那麼大的國家的那麼多民眾,承受著與自身收入相比離譜得不得了的高房價。一線城市自不必說,二線、三線也解放思想、趕超跨越,現在縣城的房價每平米三四千根本不足為奇(問題是本地的收入一般也就月進一千二左右),這股歪風甚至吹到了作為大後方的農村地帶。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開始對樓市進行頻頻調控。從05年的「國八條」到11年的「新國八條」,在此之間,中央動用了包括限購、貨幣、稅收等各種行政手段,對樓市進行了諸多干預和調控。可以說,中央是用盡手段(不管這些手段是有用還是沒用),出盡力氣,調控樓市,目的就是為了抑制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上漲過快。
但地方政府可能並不這麼想,對中央政策陽奉陰違。比如最近無錫一樓盤因為母公司資金吃緊,為了回籠資金不得不將該樓盤房價從一萬六跳水降到六千九,沒想此舉卻引來了當地政府的惱火和不滿。按理說,房價跳水,受惠的首先是普通民眾,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民眾得利政府應該替人民高興才對,可現在卻是樓盤一降價,政府不僅不高興,反而惱火了?這到底是咋了?
原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價格讓旁邊的市政府很惱火,一方面怕它這樣打亂周邊市場價格;關鍵金融街區的專案是市政府力推的,給了很多政策和授信支持,希望金融界區的房價怎麼都得在1萬以上,體現它金融中心的地位。」一個是商業運作,一個是政府運作,錢大還是權大?當然是權大,結果就是現在這樣,房地產公司想降還不行,因為政府沒點頭。當然政府它是不會點頭的,因為一點頭就意味著政府運作的項目也跳水吃虧。政府沒那麼笨。但是,我以為,正是由於某些地方政府的這種聰明、這種精於算計、這種變相官商勾結,才導致了中央調控政策很難落實到位,調控效果也因此不得不大打折扣。
事實上深入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上漲過快,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一手造成的。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是以房地產帶動周邊產業,房地產因此成為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想要要搞起某一塊區域,首先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甚至連哄帶騙招商引資,做大做強此地的房地產。地方政府深諳此道。這是既容易出政績(GDP)、也容易出經績(撈收入,即「土地財政」)的門道,如此一來,政績和經績雙保險,政府何樂而不為?
最大的關鍵是由於體制原因,土地國有,政府手裏掌握著房地產的最重要資源——土地,有了土地就會有資本追逐,於是賣土地撈土地財政就成為了地方政府趨之若鶩、競相爭搶的香餑餑。比如陝西去年的土地財政就有將近243億。而土地財政其實是一筆糊塗賬,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留下多少,從來是個迷,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倒也不是說算不清,而是地方政府不願算,收支都是暗箱操作,外人也就難明就裏了。但我們從中卻也理解了,很多地方政府為什麼對中央政策陽奉陰違,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頻頻搞強拆導致鬧出諸多人命,為什麼樓盤一降價政府就惱火。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與民爭利、利益使然啊。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