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5日訊】我們中國傳統建築最美的部分就是柔和壯麗的屋頂,此建築風格最晚自殷商時代就已極受關注,歷代匠師不憚煩難,極構造之所能發展之、完美之,所以才有前面介紹的那靈動的飛檐。這一體現中華獨特人文美學的建築風格所賴者,階梯式之梁架也。
梁架俗稱柁,所謂階梯式梁架有別於三角形或稱人字形梁架。三角形梁架從力學角度解釋最具穩定性,從經濟角度來說也比較節省用料,屋頂的前後坡就是鋪在三角形梁架的兩個腰,所以屋頂只有坡度而沒有曲度,顯得突兀呆板。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是曲線形的,怎麼建造的呀?其秘訣就是階梯式的梁架,而且這個階梯式梁架的每一層高度不是等同的,從下往上是逐層增高,一直到最上面只有一棵立柱,立柱上架的房檁就是屋脊,每一層梁架的兩端也架有房檁,各層房檁不在一條直線上,連綴起來就是曲線形的屋頂輪廓。這個梁架的逐層增高幅度叫做「舉折」,每一層「舉折」的幅度歷史各個時代也有區別,這也是古建築年代斷定的一個標準,由於太專業在此不贅。
屋頂的製作就是在梁架的基礎上橫向架房檁,房檁上再縱向鋪上很多椽子,椽子上面的工藝就有南北地域的區別了。北方要求建築保溫性能好,所以椽子上面要鋪木板(專業名詞叫做望板),或者鋪葦箔或者是鋪磚,然後是大概十厘米厚的泥草,最上面是瓦,一般屋頂用「陰陽瓦」也叫「仰合瓦」最多,以前瓦片是彎曲的,下面的瓦仰著粘在泥上,上面的瓦扣在下面相鄰的兩行仰瓦之間,防水效能很好,而且瓦壟很深,非常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南方氣候溫暖,只要防水就可以,製作相對就簡化很多,甚至有的直接把瓦搭在椽子之間,也是用仰合瓦的方式。了解了屋頂製作的南北差異就可以了解很多歷史小說中的情節,有的作品里有在屋頂追打的描寫,一些南方人就不理解,心想屋頂的瓦都是擺在椽子上的,在屋頂跑跳格鬥瓦不就滑下來了嗎?其實北方的屋頂很堅固的。還有些作品里說有人偷窺屋內的情景就把屋頂的瓦揭下兩片就可以了,這北方人也不理解,那個瓦粘在屋頂上很難揭下來的,而且瓦下面還有很厚的泥、木板,怎麼偷看呀?其實南方的屋頂是可以的。
也許有人說中國的階梯式梁架是古人沒有幾何學與力學的知識,其實不然,中國現存的古建築實物中唐宋時期也有三角形梁架,但不是整個房柁,而是一部分,一般是最上面一層用三角形梁架,故建築專詞叫做「叉手」如此就保證了屋頂的曲線,這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工程藝術。
現代建築師側重於科學技術忽略藝術特徵而設計的建築物最終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更加的程式化、機械化,所以世界各地的現代化建築千篇一律,沒有各民族的文化特點,意味著文化的衰落,誠可悲也!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現代建築師是失敗的。歷史上佛像的雕刻、塔寺建築都是外來文化,古代匠師結合我們民族的文化韻味把它消化吸收,結果以中國風格造成成熟的中國特有藝術,馳名世界,其進步是基於豐富的文化遺產。現代的建築師應該有人文底蘊,懂得和熱愛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生活以及趣味,創造適合我們民族的建築、住宅,這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