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訊】目前正值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近日有海外媒體報導討論了中國大陸目前正面臨的嚴重經濟問題。報導認為,大陸近三十年來,依靠廉價勞動力,低成本和犧牲環境等代價支撐的經濟高增長之路已漸行漸窄,新一屆中共領導人將在經濟領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10月 1日,《法廣》以《中共宣布召开十八大之际看中国的严重经济问题》為題,綜合引述多家外媒以及經濟專家分析表示,新一屆中共領導人將在經濟領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而“中國風險”正在給全世界的股市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報導表示,中國大陸9月份的資料顯示,中國製造業新訂單連續11個月收縮,產出進一步放緩。受到國際需求疲弱影響,新出口訂單創下42個月最大減幅。廠商業務量減少,積壓工作量因此下降。製造業採購量則連續第5個月下降,而且降速加快,是今年2月份以來最大。
而路透社的分析指出,內憂外患之下,已歷時逾兩年的中國本輪經濟下行不僅有週期性因素,還發生在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
分析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在經濟領域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包括:歐債危機導致外需減緩,國內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成本上升,國家發展戰略的轉型,經濟結構的再平衡,以及全面改革壓力增大等。
報導表示,大陸近三十年來依靠廉價勞動力、低成本和犧牲環境等代價支撐的經濟高增長之路已漸行漸窄。面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體制弊端的制約,低要素成本驅動模式的結束,以及諸多領域的產能過剩導致,中國調整結構已迫在眉睫。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認為,市場對中國未來10年經濟增長放緩程度的預期明顯不足。他預計,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消費有關的企業和醫療保健企業將會受益,依賴重工業生產和重工業大宗商品的企業則可能受損。
瑞士信貸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也預測,中國的經濟未來數年內都無法重返10%的高成長。陶冬分析指出,當前中國的經濟存在民營企業不願投資的情況, 因為製造業已無利可圖。但相反的,服務業卻呈現成長的趨勢。
他表示,由於中國領導層換屆在即,而推行結構調整政策可能引起既得利益者反對,因此相信2至3年後,中國大陸才可能推行改革。
韓國《每日經濟》則認為,中日釣魚島爭端也對經濟層面產生了影響。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中日因釣魚島引發經濟戰,“中國風險”正在給全世界的股市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