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rymonk:村上春樹的信能不能讓中國人清醒?

【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訊】村上春樹就日本與中國、韓國之間的島爭投稿《朝日新聞》,鳳凰網刊發了譯文,譯文中有這麼幾段話:

我在《螺旋鳥年代記》這部小說裏提過了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這是國界紛爭帶來的短暫但熾烈的戰爭。日本軍和蒙古(即蘇聯)軍之間爆發激烈戰鬥,雙方士兵死亡人數到達2萬人。我寫完了小說之後,造訪事件當地,我站在彈匣等遺留物至今仍散落的蒼茫荒野上,強烈的無力感襲來,我思考著:「為何為了一片草木不生的不毛之地,人們要彼此殺戮爭奪呢?」

我在文章開頭處說過了,對於中國書店把日本作家著作下架,我沒有闡述意見的立場。這完全是中國國內的事情。作為一個著作者,儘管深覺遺憾,但也莫可奈何。在此,我所能說的是:對於中國這樣的舉措,請不要採取報復行為。一旦採取了報復行為,就成了我們自己的問題,最終會反彈傷到我們自身。反過來,如果我們抱持著「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對於他國文化始終不失敬意」這樣的冷靜態度,這就是我們的一大成就。這就能讓我們站在痛飲劣酒的相反位置。

劣酒宿醉終會醒,但靈魂交流之道一日不可阻礙。多少人花費多少心血搭起了這個靈魂交流之道,這是一條無論如何都該維持暢通的重要道路。

其中提到的《螺旋鳥年代記》可能就是林少華譯作的《奇鳥行狀錄》,也有譯作《發條鳥年代記》的。這部長篇小說與《挪威的森林》等作品相比,算得上風格迥異,對戰爭、人性的思考更加細膩深刻。

村上春樹提到了戰爭,還說起「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對於他國文化始終不失敬意」、「靈魂交流之道一日不可阻礙」。這些話我想不僅是說給日本人聽的,也是說給中國人、韓國人,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內的大眾聽的。

在目前這場遠未平息的島爭中,中國人、中國政府的表現有許多值得冷靜思考的地方。對於長期遭受專制禁錮的頭腦來說,對於外國政治的理解常常成為國內政治的鏡像。這種慣性思維,再加上內政積蓄的怨氣,表現在遊行中便是理性,乃至人性的暫時隱匿。與六十年前相比,中國普通民眾的思考力仍然是孱弱的,遑論什麼獨立性。政府在外交上的思維還是沒有擺脫「人民戰爭」的傳統,美國炸了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是遊行和攻擊美資企業;中菲黃岩島之爭,是禁入菲律賓香蕉;中日島爭,又是遊行和攻擊日資企業。在這些事件中,政府似乎充當了背後「看不見的手」的角色。十多年以來,政府的外交方略已似僵化,很難有新的舉措。這不僅不利於國家利益的保護,而且影響到了政府和民眾在國際上的形象:簡單、粗暴。雖然沒有戰爭,但「和平崛起」的角色也沒令人接受。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