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9月16日訊】拜占庭帝國皇帝,造就了古羅馬帝國最後一段輝煌的政治及文化。生於納伊蘇斯附近的托萊索,是農夫沙貝西亞斯(Sabbatius)的獨子。他母親是五一八年成為皇帝的查士丁一世(Justin I)的姐姐。查士丁給他取名為查士丁尼並使他列身貴族。
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成長,接受最好的教育,然後被派為宮廷守衛。但他並非軍人,不久便成為他較未經世故的舅舅在內政與外交上的顧問。他的個性拘謹而孤癖,並將狄奧多拉(Theodora)奉為心目中的女皇,狄奧多拉的父親是競技場的馴熊師,她比查士丁尼大十五歲,且過去當演員時有一段激烈的愛情。但查士丁尼為了迷戀她,而反抗傳統娶她為妻。他們於五二五年結婚,並於五二七年四月四日加冕為皇帝與皇后。同年八月一日查士丁死後,查士丁尼便成為無人可敵的皇帝。帝國野心他即位時已四十五歲。曾在幕後指揮達七年並早已敲定實現計劃的人選:政治家卡帕多西亞的約翰(John of Cappadocia)、法學家特里波尼安(Tribonian)、將軍貝利薩留(Belisarius)及納爾薩斯(Narses)、科學家及建築家安提多拉斯(Anthemius)及米利都的伊基多拉斯(Isidorus of Miletus)。查士丁尼的夢想是恢復羅馬帝國早先的疆域,及其古代物質及文明的光榮。他要從哥德人及汪達爾人手中奪回西部各省,使君士坦丁堡配得上新羅馬之名。
即位初期
即位之初多在和波斯人對抗。至五三二年他和波斯王簽訂條約,允許東方邊界上的波斯軍能部署在他處。同年因競技場內敵對抗派系的暴動使他的權威再度受到考驗。暴民放火焚城,立假皇帝。惟狄奧多拉的決心阻止了查士丁尼逃跑。她以衛隊對付暴民,約三萬名暴民遭屠殺。這場稱之為「勝利暴動」(Nika riot,或稱「尼卡之亂」)的殘酷鎮壓抑止了叛亂再起。查士丁尼得以計劃完成了他的夢想。
古羅馬帝國復甦
五二二年開始征服北非汪達爾人。該年汪達爾國王向大將貝利薩留投降,但游擊戰卻持續到五四八年。第二步是從東哥德人手中奪回西西里島和義大利。這並非易事。雖然五三五至五四一年間在貝利薩留領導下佔領那不勒斯、羅馬及拉分那,但東哥德王國在托提拉(Totila)帶領下收復失地。最後在納爾薩斯指揮查士丁尼治下最龐大的一支軍隊攻打下,於五五二年擊敗托提拉並毀滅了東哥德王國,同時其他軍隊再度征服達爾馬提亞,將西哥德人逐出西班牙南部。到五五五年,查士丁尼可以驕傲地說出地中海再度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但忍受苦難和毀滅的代價也相當大,尤其在義大利,如米蘭及羅馬等城市皆遭到嚴重的破壞。
立法皇帝
他夢想中的世界帝國須要有世界性的法律。他派特里波尼安編纂整理羅馬法典。查士丁尼時代補編的法典有彙集規則及先先例的《學說彙編》和立法手冊《法學入門》。所有經修訂採行適合基督教所需的羅馬法律,加上查士丁尼時代後期彙集的《新律》(Novellae),構成《查士丁尼法典》。對歐洲法律造成深遠的影響。
建築家皇帝
查士丁尼另一不朽的事蹟是在君士坦丁堡建造聖蘇菲亞大教堂(The church of St. Sophia)。當代歷史家普羅科匹卮斯(Procopius)對皇帝的建築計劃記載成書,其計劃範圍起自紅海西奈山到義大利北部拉分那。邊境堡壘、溝渠橋樑、教堂及慈善機構等相繼建立。而對於君士坦丁堡,五三二年的暴動對城市造成的破壞,使他能重新規劃該城。但仍能見到供應城市用水的地下水槽及小教堂如聖塞吉烏斯(St. Sergius)及巴科斯(Bacchus)教堂。然而查士丁尼的法律是以西方、拉丁的傳統風格為基礎,因此其宏偉的教堂便成為希臘風格的典範,且只能說是拜占庭式的。
東正教獨裁
查士丁尼深信自己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言人,君臨政教合一的神權統治社會。他相信自己肩負促進基督教信仰統一的神聖使命。為追求此目標,他鎮壓異教學說,于五二九年下令關閉雅典的柏拉圖學院,但最大的受害者是基督教異端派。埃及與敘利亞的基督一性派在四五一年的加爾西登會議中遭到責難,並被挑為宗教迫害的對象。但查士丁尼的妻子狄奧多拉同情基督一性派教從,所以他在她死後企圖讓他的主教們能與該異端達成若干共識,以結束東方的宗教歧見。他甚至將教皇召到君士坦丁堡囚禁起來,直到教皇同意修正對基督一性派的反對。然而查士丁尼處理宗教問題的威權方法卻無法建立他所極力尋求的信仰和諧與統一。
帝國內的經濟條件
查士丁尼從未計算計劃所需的花費。徵稅官約翰無情地徵收稅賦。如此斂財使查士丁尼遭到各省富有的地主及都市窮人的厭惡,因他關閉了競技場,並奪走了他們的「麵包與馬戲」。然而他的經濟成就有匡正貪污廢除賣官且減省公帑。
他也鼓勵商業及貿易。直接從中國進口蠶,建立絲工業為國家專賣營利事業,不再依賴穿過波斯領土的不定貿易路線。但他遇到人口銳減的嚴重問題。五四一至五四二年,全國遭鼠疫肆虐。據說僅君士坦丁堡一地就死了三十萬人,六世紀時傳染病再度流行,削弱了士氣及人力。
查士丁尼之為人
查士丁尼的肖像現存於其所鑄之錢幣和位在拉分那的兩塊嵌畫上。他有著圓面,臉色紅潤、鬍鬚颳得很乾凈。史家普羅科匹卮斯對其個性有兩種相互矛盾的陳述,一是正史記載,一是在其宮庭祕史中將查士丁尼及狄奧多拉形容為惡魔的化身。但查士丁尼顯然是一位精力無窮,對工作相當投入、禁慾修行、睡眠很少的皇帝。他從未領兵作戰也甚少離開皇宮,雖然不善交際,他總是平易親民,而且他的時代享千古盛名。狄奧多拉對他的影響最大,助他克服不時猶豫的性格,分享對羅馬帝國之榮光的信仰。當她在五四八年死後,他對生活的情趣也隨之消逝。他們無子嗣承衣缽。
在遲暮之年,查士丁尼對神學越發感興趣。死後,他將王位傳給姪子查士丁二世。
評述
查士丁尼想恢復古羅馬帝國是個極大的失敗。但並非他所有的征服都是短暫的。雖然義大利北部很快說遭龍巴地人襲擊,但拜占庭帝國仍保住南方達五百年之久,同時佔領北非直到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為止。
要收復西土就須犧牲東方的財富及安全。五四零年波斯人入侵敘利亞、破壞安提阿城。約二十年後,經過耗費驚人的戰爭,查士丁尼才同意每年付他們一筆貢金。北方新興部族阿瓦爾人(Avers)及斯拉夫人也越過多瑙河入侵。查士丁尼將他們擊退或收買離去。但他低估了對手,在他死後,波斯人及斯拉夫人雙雙突破疆界入侵。
然而查士丁尼留給後繼者一個清楚的責任觀念:
「他們是神所任命的帝國君主,即使會遭遇逆境,仍註定要位居人君且堅持到世界末日。」
文章來源:新三才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