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亮:患者的生命竟不如一個手術刀值錢?

【新唐人2012年9月13日訊】河北保定市的楊煥傑女士在手術時遇到意外,一塊手術刀的碎片掉到她體內,找不著了。她問醫生碎片掉到體內有什麼危害時,醫生回答:「哎呀,你看你還沒完沒了的,你看你們老這麼問。你知道我們這一把手術刀多少錢嗎?好幾十萬塊錢。就因為做你這個東西,才給我們弄壞了,我們都不能使了,我們多倒楣啊。」(9月10日人民網)

在這個醫生的價值序列裏,患者的生命健康抵不上一個手術刀的價格,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一些醫生的醫德是何等的瘦弱和單薄,難以撐起患者的依託。經過多次交涉,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最終做出了一次性賠償3萬元的決定,但這些錢顯然買不斷楊女士所承擔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醫生如此冰冷的語言,刺痛了患者的心,折損了原本脆弱的醫患信任。

手術刀碎片掉在患者體內,或許真的如院方所說的是「意外」,醫院永遠零差錯也不現實,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醫院和相關醫生需要承擔責任。在如鐵的事實前,院方的表現讓人失望,敷衍塞責,回避責任,還企圖矇騙患者。面對質疑,該院婦科醫生張惠回應,「沒事,肯定沒事。即使出現任何不舒服,都和那個(指手術刀碎片)沒關係。」

卸責卸的竟如此理直氣壯,她還表示,「發生這件事並不應該告訴患者」。這幾句簡短的話無比冷酷無情,沒有一點認錯撫慰的意思,反而讓患者自己去承受悲劇的現實,其醫德下滑的速度比股市跳水還快。在公眾眼裏,醫生救死扶傷,責任重大,醫生這個職業是天然的「道德高地」,醫院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道德和責任。某種意義上,醫德甚至比醫術重要,醫生的醫德直接關係到醫患信任是否穩固。當一個患者將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給醫生,前提必須是對醫院和醫生有足夠的信任。

然,一些醫生對自身責任的蔑視和道德的冷漠,致使脆弱的醫患關係進一步緊張。其實,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是一些醫生的責任心和道德的跌落。就拿此例來講,如若醫院和醫生盡職盡責,立足於患者的利益,那麼醫療事故並非不可以圓滿解決。可實際我們看到的是,醫院和醫生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經濟利益。與患者的生命健康相比,他們顯然將經濟利益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本應承載著救死扶傷等公共責任的醫院,被商業利益異化,醫院公司化,治病救人變成了做生意,患者成了「客戶」。而一個醫生所應具有的人性溫度和人文情懷,因難以立即變現為經濟利益,被棄之如敝履,醫生的整個思維方式都物化了。

醫患矛盾的產生原因往往源於醫患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患者生病承擔著生理、心理和經濟上的多重負擔,處於弱勢,需要醫生的治療,更需要醫生的幫助和撫慰。然而,過於市場化的醫院,一切以營利為目的,最致命的是經營模式的完全商業化,嚴重侵蝕了醫院的公共性,弱化了醫生的道德責任感,於是,最大限度獲取經濟利益是核心追求,用心地呵護患者,幫助患者反而是多餘的了。

單方面地指責個別醫院和醫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僅通過道德說教亦不能重建醫患信任,重塑醫院的公共屬性,摒棄商業利益的侵蝕,尤為必要,最務實的做法是,將其納入到醫療體制改革中。「手術刀比生命還貴」折射出過度商業化的醫院扭曲了醫德,扭曲了醫院的公共性,也反過來啟示下一步醫療體制改革該如何破局。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