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不顧一切代價保增長的環境破壞者

【新唐人2012年9月5日訊】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署名皮利塔•克拉克的文章,認為「中國仍然是一個不顧一切代價保增長的環境破壞者」。作者指出,「中國想要什麼?」是一個很難形成一致意見的困難的問題。在政治上,中國是打算顛覆二戰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嗎?抑或這只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偏執的錯覺,而實際上中國是要把精力集中起來對付一系列國內的挑戰?環境問題同樣令人困惑,短短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生產國。中國關停了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宣佈碳排放交易市場試點計劃,並提出可持續發展,宣稱要創建一種「生態文明」。現在的問題是:這是否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變化?還是說本質上中國依然是一個不顧一切代價保增長的環境破壞者,放任河流被大型水庫阻塞,水、食物和空氣繼續被嚴重的工業污染所毒化?

文章介紹了美國學者夏竹麗的一本新書,書名是《中國的環境挑戰》,對許多中國面臨的兩難問題作出了有啟發性的介紹和分析。比如,環境破壞讓首都北京的空氣品質堪憂,有些中國官員迫切希望解決環境問題,但也有一些反對者指出,中國沒有理由不走「先污染、後治理」這一工業化國家積累財富時所走的老路。夏竹麗認為,這是中國和世界都面對的一個道德難題:一方面,不能認為中國人不應享有發達國家長期享受的經濟繁榮的權利。然而,另一方面,卻不能說他們應該有污染世界的權利:從全球氣候變化到加利福尼亞的空氣品質,中國對環境的破壞遠遠延伸出自己的國境。荷蘭最近發佈的一項調研證實,中國的二氧化碳絕對排放量,早在五年之前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排放國。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佔到全球的將近30%,比美國和歐盟的總和還要高一些。中國的人均排放量已經與歐盟相當,並將在十年內達到美國的人均水平。除了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中國還引起了其他爭議,比如,中國還「胃口大開」,從魚翅到熱帶硬木和礦產的巨大需求,給魚群、森林、以及非洲農場增加了壓力。中國對煤炭和其他石化能源的迫切需求也給全球帶來壓力。夏竹麗教授認為,不管怎麼說,對於中國工業化轉型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中國人自己的體會最深。因此,人們已形成一種常規認識:變革只能寄希望於不斷擴大的中國中產階級力量。對這個既不能治理空氣污染,又不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政府,他們已經受夠了。不久前,發生在什邡和啟東的大規模的群眾抗議運動更證明了這一點。

我同意夏竹麗教授的這句話:「中國人自己的體會最深」。在全球氣候災變方面中國是沒有爭議的最大破壞者,空氣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亞洲鄰國,除此之外,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植被破壞、水資源枯竭等等,包括空氣污染,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謂不惜毀滅生態環境而發展經濟是中國人「應有的權利」,這是中共對國際社會反唇相譏的一個偽問題。從這種破壞性增長中獲利的並非中國老百姓,而是官商勾結的權貴。無論對世界還是中國,全力制止這種環境破壞才是真正的道德。此外,我不認為制止污染的希望在於「不斷擴大的中國中產階級的力量」。中國需要的是最簡單的、普世的常識:人權、民主與法治。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認識到,只有在中國人真正擁有言論自由、遊行示威自由、集會結社自由、選舉自由等基本公民權利的基礎之上,中國的環境災難才有可能得以緩解。除此之外,一切花樣翻新的理論和探討都是空話!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