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憶故宅(十)

【新唐人2012年8月31日訊】從南房出來再往裡走,要穿過二門,也就是內宅門,簡單的做法是一道牆上開出一個門,很寬大。複雜的是在此建垂花門,不如外邊大門高大,卻更加精細美觀,是四合院裡最精美的一處單體建筑。

一般垂花門是卷棚的頂子,或者是勾連搭屋頂,即門的內外各有一個屋頂的樣式連綴在一起。屋頂下面的梁架下垂,在兩邊各有一個懸著的柱子,柱子下端做成花蕾樣式,所以叫做垂花門,如果是多進的院落就有多個垂花門,從前到後你可以發現柱頭下垂的花蕾由含苞待放逐漸地變成完全怒放,很有動感。高級的院落在垂花門裡邊是遊廊圍繞著整個院子,廊裡還有裝飾性的甚錦窗,甚錦窗有各種形狀,比如扇形、桃杏、橢圓、多邊的等等。在遊廊裡欣賞院中景致別有情趣,或驕陽雨雪之日走在廊裡既無暴晒雨林之苦,卻又欣賞別樣風景,十分愜意。春光明媚的日子廊下還可以挂著鳥籠,時刻聽著鳥兒婉轉清麗的叫聲,更增添院落的幽靜和生活的情致。

當然簡單的四合院沒有那麼多奢華的附屬建筑,從南房再往裡直接就是東西廂房。門窗朝西的是東廂房,朝東的時西廂房,年代久遠的房子東廂房比西廂房尺寸要大一些,這是因為中國人傳統認為左為大,在正房裡朝外邊看東廂房在左邊。但拿採光和舒適來說西廂房更好一些,即便如此也不能亂了規矩,以前大家族里長輩住正房,兄弟之間就得哥哥住東廂、弟弟住西廂﹔如果一個老爺有幾房妻妾,就是夫人住正房,二房的妾住東廂,三房的妾住西廂,我們看《紅樓夢》裡說賈璉有夫人王熙鳳,後來又先後納了尤二姐和秋桐為妾,就是二姐兒住東廂,秋桐住西廂。

當然時代在進步,我們現代人生活也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所以後來這東西廂房的功用也在改進。老年間中國人是沒有餐廳這一說的,隨便想在那裏進餐就在那裏擺放桌椅,甚至天氣很好的時候就在庭院裡進餐,心情很開闊,甚至抬頭可以看到藍天裡飛翔而過的鳥兒,鴿子、麻雀、大雁飛過的感覺都是不同的,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兒時的生活。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人也吸收了西方固定餐廳的習慣,從風水上有“東廚司命”的說道,所以就把東廂房改成廚房加餐廳,西廂房採光好還是住人。

民國時代有的家庭院落很大沒必要用東廂房做廚房,所以有的設計很獨到,乾脆就不要東廂房,既增加庭院的空間又使正房和西廂房的採光更好,如此看來中國人決不是墨守陳規,傳統住宅按照自然發展的規律會恰到好處的進步和革新,使其適應時代的需要,這樣就不會被淘汰。但可惜的是由於政府的過分干預,剝奪了傳統住宅的自然革新過程,加上社會政治因素導致的四合院統統變成大雜院,家家戶戶都得在院子裡圈地私搭廚房和儲藏室就更亂套了,這也是傳統住宅退出城市歷史舞臺的一個主要原因。西方社會沒有那麼強大的政府行為干預社會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的小洋樓里加進現代科技因素後照樣堅強的存在於現實生活裡,即便是國際頂級大都市倫敦的古老街道也沒有變成高樓林立的水泥盒子。

也許有人說現在社會那麼多人,傳統住宅那麼佔地方怎麼適應城市的發展需要呢?一方面這個問題我在上一期裡談到我們的發展造成城鄉差別問題時已經說過了。另一方面就是四合院變成大雜院是一種政治因素導致的變革,本來很早以前就存在著大雜院現象,那是城市裡經濟條件差的人家解決住房的正常途徑,很多家庭還是獨門獨院的生活的,可是49年以後作為剝削階級的豪門大戶首先被趕出自己的家園,後來文革期間即便很多中下等的人家也難逃被整肅的厄運,不但房產充公,就連傢俱衣服都被搶劫一空,經過這兩次的社會政治因素絕大多數四合院就都是大雜院了。

但還有劫後餘生的,我中學時代的武術老師家就是一個很簡樸而優雅的四合院,因為他們兄弟倆家和一些晚輩分享這個院落,還算自己一家吧,保存得很好,那時這個老師都已是古稀之年了,告訴我他們家在這個院子裡生活了六代人了,聽著好令人羨慕,後來城市改造的步伐來了由不得你不搬家,結果老先生兄弟兩個給了兩套單元摟房就被強制遷出,那種受過老式教育的人哪裏會用粗魯的方式抗爭呀,可是心裡的痛苦誰能理解?一個家族住了六代人的家、一個自己生於斯長於斯七十多年的家就那麼被剝奪了!老師和我講搬出去以後即便去買菜都不到老宅旁邊的市場,往那個方向走都受不了!這是第三波對傳統住宅摧毀的縮影吧!(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