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27日訊】風穴寺在河南省汝州市東北九公里處的少室山南麓。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毀於董卓之亂,重建於北魏,距今有1800餘年的歷史。因當時滿山野花,芳香鬱積,故名香積寺。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崢嶸奇秀,故名「千峰寺」。後漢乾祐三年改為白雲寺。北魏重建寺院時,寺院地點定在白馬石溝中的銀洞山下。傳說當時物料齊備,正要破土動工時,一陣狂風將磚石木料刮到現在寺址,風點穴位,故名「風穴寺」。又據《風穴寺志略》載:寺東龍山陽坡有大小風穴兩個,山因名風穴山,寺因山名。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剎」。風穴寺是河南省四大名剎之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穴寺總面積約50餘畝,現存主要建築有天王殿、中佛殿、懸鐘閣、藏經閣、七祖塔等。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的七祖塔是九層方形密檐式磚塔,高約23米。建於宋代的懸鐘閣是三檐歇山式,巍峨高聳。中佛殿為金代建築,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歇山九脊頂。風穴寺建築風格奇特,無中軸線,隨山就勢,高低錯落,古柏清泉,谷深景幽,具有江南園林風格,全寺現存建築140餘間,多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時所建,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中佛殿、毗盧殿、方丈院、地藏殿、觀音閣、鐘樓、藏經閣、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鐘樓、毗盧殿和中佛殿歷史悠久,保存最好,價值較高。寺外有塔林數處,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歷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
【接聖橋】寺前有接聖橋,傳說是拜接乾隆帝聖旨的地方,故名「接聖橋」。橋上青石欄桿雕刻玲瓏。橋北是觀音閣,為重檐歇山式,飛檐挑角,細工剔透。該閣俗稱「水府」。因閣前有大慈泉,碧水噴涌。閣後有東西龍眼、君子、問清、盈科諸泉匯于橋下,泉水環繞「漣漪亭」一周,觀音閣恰似水中龍宮,故名「水府」。
【中佛殿】是典型的金代建築,坐落在高1米的磚砌台基上,面闊、進深俱為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和二菩薩、二弟子像,殿前多明清碑刻。鐘樓和毗盧殿建於明代。鐘樓又名懸鐘閣,建在6米高的石台上,為三重檐歇山頂式樓閣,樓內懸掛一口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鍾,重約800公斤。毗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是全寺最大的木建築。其殿前有月台,四隅置石獸,殿內中部為神壇,橫佔三間,上置明永樂七年(1409年)周藩王所贈白玉石佛一尊,高2米多。院落內還有鐵佛一尊,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所鑄。
另有觀音閣、三官殿、漣漪亭、接聖橋等明清建築,設計精巧,工藝上乘,造型玲瓏,美觀大方。中佛殿是風穴寺的一處建築瑰寶,這座金代建築以科學的木製結構和精美的金代彩畫蜚聲海內外,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式建築。殿中心的木質結構全是古代的工匠們根據力學原理搭建起來的,整個殿堂沒有用一根鐵釘。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之後,拾級而上,攀登108級台階,穿過方丈殿、羅漢殿,便是望州亭。此處海拔305米,臨亭俯瞰,寺內亭台樓閣、殿堂碑塔盡收眼底;向北眺望,9華里處的玉皇山紫霄峰連著紫雲峰、香爐峰、沙帽峰、石榴順峰等九峰,逶迤疊擁著寺院,宛如九條長龍,故稱九龍口;向下俯視,山巒環拱,狀若蓮花,寺院恰居蓮台中心。
【七祖塔】現存最早的建築是唐開元年間建造的七祖塔,高24.16米,為九層密檐方形磚塔。風穴寺寺院周圍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風穴寺歷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裏留下了珍貴的足跡。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高24.16米,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是中國迄今保存完好的7座唐塔之一。
【懸鐘閣】風穴寺懸鐘閣,建於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鍾,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風穴寺鐘樓內架一橫樑,樑上懸掛一口大鐵鍾,重達800多公斤,為宋宣和七年(1125年)所鑄。該鍾鑄造精緻,聲音宏亮,因此,「風穴鐘聲」為汝州八景之一。
【怪坡】怪坡位於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內,在群山環抱之中有一片神奇的地方,無論是駕車或騎自行車,上坡時不用啟動或腳蹬,汽車或自行車就會越跑越快,而下坡時,則必須啟動機器或用力蹬車,否則絕不會前行。在坡下倒上水,水從低處向高處流。這種上如下、下如上的神秘現象,被稱為「中原一絕」。
【奎光塔】風穴寺外有奎光塔,和寺內的至高點望州亭遙相呼應。寺院周邊的山坡上還分佈著上下兩處大型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磚塔石塔146座,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和山東長清靈岩寺,位居中國第三。寺外有塔林數處,保存歷代基塔計115座,僅次於少林寺而居河南省第二位;另存有歷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全寺周邊山清水秀,林木蔥鬱,風景幽美,現已闢為一處國家森林公園。
【碑碣】寺內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時後漢乾祐三年(950年)的《風穴千峰白雲禪院記》,下至宋、元、明、清碑刻,或記事,或賦詩,真、草、隸、篆,各體具備,其中不少是藝術珍品。此外,有珍珠簾、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橋、翠風亭、銀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還有小龍門、石龍門、洗風尾、東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雲巢、無心處等72小景。
【毗盧殿】建於明成化的間,是一座琉璃殿,殿中一尊漢白玉石佛,為明永樂七年住地開封的周王所獻。另有觀音閣、三官殿、漣漪亭、接聖橋等明清建築,設計精巧,工藝上乘,造型玲瓏,美觀大方。
寺院隨時代滄桑,幾經盛衰。風穴寺在明代萬曆年間香火最為鼎盛,曾有僧眾1000餘人,房舍300多間,土地2000餘畝,禪舍殿堂三百五十多間。以後,寺院建築歷代都有增添。風穴寺雖是北方寺院,因依山就勢而建,具有江南園林風光。被譽為中州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內外諸多佛子遊人。周圍景觀星羅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