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日電)路上穿梭的小黃,在台灣稱計程車,在大陸卻稱出租車。不少外籍學生說,台灣和大陸用語不同,也增加學華語的難度。
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行華語文能力測驗記者會,現場也邀請來台學華語的外籍學生分享心得和趣事。
來自越南的阮氏翠(Nguyen thi thuy Hang)從小就對中文很有興趣,更是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戲迷,因此就讀大學時選擇中文系。為提升華語能力,大學畢業後選擇來台研習。
她說,剛到台灣時,常聽不懂大家說的話,有一次房東介紹租屋處的設施,還說明「垃圾」分類,但因以前大陸老師都把「垃圾」念成「拉基」,因此房東講了半天,她還是一頭霧水。後來雖然漸入佳境,但台灣人說話速度太快,還是令她很困擾。
波蘭學生莫曉倩(Karolina Skwara)說,當地人很多都會德文等歐語,因此大學時選擇較少人會的華語,希望為求職增加獨特性;剛開始大家覺得很有趣,但華語難度高,念完一年後,班上同學已經少一半。
莫曉倩說,剛開始學華語,連字都不會寫,而字的筆劃又多,常常寫了就忘,而華語的聲調發音也很難掌握。由於在波蘭學的都是簡體字,為提升自己的能力,莫曉倩選擇到台灣學習正體字,但兩岸用語的差異常讓她不習慣。
她說,每次講「出租車」,台灣人都會覺得很奇怪,到現在她還是習慣稱馬鈴薯為「土豆」。
雖然兩人因為兩岸用語不習慣發生不少趣事,但她們還是肯定台灣華語教學的環境,也認為多了華語能力的優勢,對回國求職絕對有加分。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2/08/01/a74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