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時:這年頭 誰還有閒心關注奧運會呀?!

【新唐人2012年8月1日訊】倫敦奧運會開幕快兩天了,我一次電視也沒有開,也就沒有去看開幕式和比賽情況了,誰奪金、得銀、拿銅,一概不知。我與朋友合作創辦的《博愛文化網》迄今為止沒有發過一篇相關的帖子。可以說,我對奧運會的關注已經降到了冰點。不知道倫敦奧運會主辦方看到我這個帖子會有多麼地寒心?!

回想起來,我對奧運會、對競技體育也經歷了「不關心——關心——再不關心」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早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就不喜歡體育,認為那是不務正業,父母家人出錢出糧供我讀書,到了學校卻是蹦蹦跳跳、打打鬧鬧很是不值。所以上體育課時,自己仍然在想著文化課的作業。參軍後,新兵訓練項目中有投手榴彈,我練腫了胳膊,最終只投了28米,離及格還差了2米,這在新兵中是很沒有面子的事,老兵班長對我這個新兵副班長恨得咬牙。

直到1981年,我突然開始關心競技體育了。

那一年,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比賽在日本舉行。中國女排姑娘先後戰勝前蘇聯、日本等強勁對手,7戰7勝,首次取得世界冠軍。「女排精神」頓時成了中國努力拚搏,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代名詞。

到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隊首次參加比賽,就取得了15金的好成績。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我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對奧運會及各種國際間的運動會關注亢奮到了極點。

但是從1989年以後,我對奧運會、亞運會等競技體育的熱度開始驟然降溫。

冷靜地一想,我發覺我之前關注的奧運會等,那都是外行人看熱鬧,核心是關注奧運會們裡面的政治。對我而言,說「奧運歸奧運,政治歸政治」,那是哄國際弱智者的諾言。一個對政治灰心的體育外行,繼續維持對奧運會的熱心是不可能的。

所以,1993年,當侄女因2000年奧運會落戶悉尼而憤憤不平時,我感到不可理解。

2000年,我在婦產醫院陪伴愛人,當聽到重複了一遍又一遍的升旗音樂時,心裡十分煩躁討厭。

2008年奧運會開幕那天,我們選擇舉家外出旅遊。

現在倫敦奧運會來了,我又被一大堆更重要的事纏綿著,一點無心關注它。

奧運會也好,亞運會也好,錦標賽也好,各種杯賽也好,都是競技體育,本是體育參與者及愛好者的事,與我這個原本並不熱愛體育的人何干?!

好像網球名將李娜說過:網球就是網球,輸贏無關爭光與抹黑、愛國與賣國,只是關係她及其家人的榮光與利益,因為那是她的職業與愛好呀。

就一個國家而言,並不能說它獲得金牌多了就說明它的國民素質就高,體質就棒,就一好百好。

體育競技比賽活動本來應該由個人或者社會團體組織參與的,比如瑞典的瓦爾德內爾。但是現在在一些集權國家中,變成了國家政府組織,全黨動員,舉國辦奧運,財政助競技,用納稅人的錢猛砸金牌。照此下去,西方散兵游勇式的瓦爾德內爾們很難再與黨國軍團抗衡了。各項競技體育變味如世乒比賽,那還有什麼看頭?

不要怪我對奧運會不關心,連一向以極端「愛國」著稱的芮成鋼先生也有很大的轉變。他發微博說:「我們有個錯覺,以為奧運事關中國尊嚴,金牌少了,中國人就會被看不起,金牌多了,中國人就揚眉吐氣。其實,今天的世界上,沒有誰會因為奧運金牌的多少,而更多或更少的尊重中國人。中國的地位,已不需要更多的證明或自我暗示。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尊重,歸根結底,取決於中國人自己是否尊重每一個中國人」。

依我看來,中國現在缺少的不是體育競技金牌,而是缺少對每一個國人基本權利的保障與尊重。真希望能辦個世界人權奧運會,咱中國隊也能多拿金牌回來!

不多說了,要去關照我們剛剛誕生的《博愛文化網》了!

外面又下雨了,還是多關心一下城市的下水道吧,免得被淹死了,還說我的死體現了某某城市的精神。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