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28日訊】十八大並不是在挑選不同政治見解的領導人,也不是在挑選不同的政治綱領,而是不同的政治官僚之間的角力。顯然十八大並不是一次對既往政治結構的告別,而是舊的結構的延續。
7月份以來,天氣灼熱,不過關心中國時局的人士明白,目前最炙熱的遊戲還是中南海的權力鬥爭。根據慣例和官方事先透露的消息,中共十八大應該在秋天召開,假設一切照常,那麼會期應該在9月底或者10月中旬,離現在不過兩三個月時間。
對於這樣一次備受矚目的會議,除了民間偶爾傳出一些消息外,十八大基本上還是濃霧鎖黑箱。不要說普通公民,就算中共黨的高級幹部,也未必清楚十八大的基本格局,比如常委會將有幾人構成,哪些人是入常候選人,其政治見解是什麼,將通過什麼程序進行選舉等等。
中共並不是一個充分制度化的政黨,因此過去的經驗缺乏參照力。十七大、十六大的政治妥協或者政治安排不能平移到十八大來。十八大的格局,必須要依靠新的形勢來分析或者猜測。
根據國際媒體報導和民間小道透露的信息,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各派權鬥正酣,暗流洶湧。最近,紐約時報、彭博通訊社、英國金融時報紛紛深度報導中共高層腐敗景觀,其數據翔實,有板有眼,顯然是政治高層借手國外媒體展開的針對各自對手的「形象謀殺」。「形象謀殺」的說法也許不確切,因為權力腐敗,其實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高層本來就沒有多少形象可言。
在權鬥背景下,國內發生的社會治理事件也往往成為影響相關人物政治前途的大事,從而形成對事件本身的強力管控和扭曲。以天津薊縣商場大火為例,官方說法死亡人數是十人,而網絡上傳聞則有數百人之多,官方對當地社會的嚴密控制,對網絡輿論的封殺,以及官方公信力之長期低迷,不能不讓人懷疑官方數據之真實。這個悲劇引發輿論攻防戰的結果,很可能會影響現任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入常的機會。
當然,在各式各樣的飯局、咖啡館、沙龍和微博等進行的民間政治私房話中,大多數人會慶幸的一件相對確定的事是,薄熙來終於無緣十八大了。的確,如果不是王立軍事件突然引爆重慶大戲,薄熙來的入常機會幾乎是鐵板釘釘。如果薄熙來真的晉陞最高層,誰又能料到他將攪起何等的血雨腥風呢?
薄熙來雖然無緣十八大,但是薄熙來的故事還在等待一個處置結果。如何處置薄熙來,如何應對薄熙來所代表的政治路線,都會引發複雜的社會情勢,目前的領導層還沒有完全消化薄熙來事件。對薄熙來個人的處置方式,也富有深意。如果薄熙來被輕微處置,沒有十年以上的刑期,這說明薄熙來的政治生命還沒有完全死去,考慮到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和對薄熙來評價的截然不同的立場,薄熙來完全可能借勢未來的特殊事件,捲土重來,擔綱成為某種政治路線的符號性人物。
不過雖然十八大格局待定,具體人事安排也有諸多版本,但是基本可以確定的是習李體制將替代胡溫體制,成為未來數年政治核心結構。而其他人員的安排,對於其背後的政治同盟和利益相關群體,也許意義重大,但是對整體的政治結構而言,則依舊是附庸之輩,不具有獨立的政治意義。比如中紀委書記,固然是一個位高權重的職位,也可以成為政治權鬥中的利器,但是畢竟在固化的政治結構中,這只是一個附屬性的職位,無法獨立代表某種政治力量。而政法委書記是否入常,也只是官僚結構的某種安排,並不喻示任何新的政治變化。
因此十八大格局雖然撲朔迷離,但從目前可以觀察的政治表象來看,除了被廢黜的薄熙來也許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某種落伍的反動的政治路線,其他政治人物並沒有展示任何新穎的政治觀點,更別談新的政治綱領,他們都類似複讀機,重複著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之類的陳詞濫調。
公眾對十八大的期待,是希望十八大後新的政治領導層,能採取措施來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啟動政治改革,更多的是不斷升級的社會矛盾帶來的焦慮下的某種折射和移情。懷有這種期待的公眾恐怕要失望了,十八大並不是在挑選不同政治見解的領導人,也不是在挑選不同的政治綱領,而是不同的政治官僚之間的角力。顯然十八大並不是一次對既往政治結構的告別,而是舊的結構的延續。
還有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是,十八大並不是一次完全意義的權力交接。鄧時代樹立起來的政治潛規則——扶上馬,送一程,依然會起作用。舊主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因此,演新聞聯播的主角肯定會變化,但是新聞聯播不會變,劇本不會變,真實的權力結構只是部分的改變了。新舊交錯,其實更加增加了體制的僵硬程度。微博上有人形象地描述了當下政治結構的特徵:僵局,殭屍,殭屍粉。這種狀態將繼續一段時間。因此,十八大只是一個政治儀式,既不代表過去會過去,也不代表未來的到來。
因此,被寄予厚望的十八大也許並不重要,比這種政治符號變化更重要的是,社會情勢如何變化?在經濟危機日益深重,民間力量快速成長的環境下,如何形成逼迫政治變革的力量?這將是後續要分析的問題。
文章來源:《陽光時務》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